-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唯識中「阿賴耶識」對您生命的影響
每次談到「唯識」,很多人就退避三舍。其實「唯識」是很有邏輯、有系統的佛學。很多人怕「唯識」,是因為被它的名相搞糊塗了。今試著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說,唯識中「阿賴耶識」對您生命的影響,希望能讓您看明白。
大乘佛教唯識宗將我們的「心識」分為八種「心王」,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第七末那識及第八阿賴耶識。我們今天要談的是指我們內在的心識「第八阿賴耶識」。「第八識」有多個名稱,包含「阿賴耶識」、「異熟識」及「一切種識」。我們今天只談,對我們人的生命最大影響的「阿賴耶識」。
所有心識的根本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含藏著一切事物的種子﹐包含我們過去、現在及未來種種行為、思想的種子,也是「輪迴」的主體和「解脫」的依據。
首先我們先了解甚麼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梵文ālaya-vijñāna的「音」譯;而ālaya-vijñāna的「義」譯,簡單地解釋為「庫藏之識」,簡稱「藏識」。「藏」有三義,即能藏、所藏及執藏。
《成唯識論》中說:
「與雜染法互相攝藏,亦為有情執藏為我,故說此識名阿賴耶。……以能執持諸法種子,及能執受色根依處,亦能執取〔自體以〕結生相續,故說此識名阿陀那。」
依上文得知「阿賴耶識」的語義有「能攝藏」、「所攝藏」和「所執藏」三義。橫山紘一也曾分析ālaya,得出有「執著」、「潛藏、收藏」兩類的意義,展開來也可以是「執藏」、「隱藏」、「攝藏」的三義。而印順導師也解釋「阿賴耶」的詞義,應該有「能攝藏/所攝藏」、「能隱藏/所隱藏」、「能執藏/所執藏」等義。
阿賴耶識既有三義,今分述如下:
(1)能藏:我們每一個起心動念,或是語言、行為,都會造成業種,無始劫以來,一切業都能儲藏在阿賴耶識中,猶如倉庫能藏一切米麥糧食,隨業力輪迴受報。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所以此識有能藏的含義。
(2)所藏:即指阿賴耶識是種子「所藏」之處,是一切善染法所依處,故名「所藏」。就如倉庫(第八阿賴耶識),是種子「所藏」的地方,所以第八阿賴耶識的第二個功能,其名稱就是「所藏」。
「能藏」是指「能持」一切法的種子的來說;而「所藏」是種子「所藏」的地方來說。
(3)執藏:又稱「我愛執藏」。「執」是堅守不捨之意,也是眾生「輪迴的根本」。猶如農作等為農夫所堅守的。第七末那識執持第八阿賴耶識的見分為自我,生起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為生死根本。故第七末那為「能執」,第八阿賴耶為「所執」,故名「執藏」。
說完「阿賴耶識」的三義後,我們知道「阿賴耶識」會執持我們的所作所為的一切種子,所以將來會成佛或墮三惡道,都是我們「自作自受」與他人無關。
宇宙萬法是如何形成的?
在唯識來說,是阿賴耶識變現出我們的身心、世界。色法,有色法的種子;心法,有心法的種子;即種子起現行才有一切法的生起。
「一切法」分為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世間法即有為法;出世間法即無為法;也可分為有漏法及無漏法。「有漏法」就是十法界輪迴的種子,世間法都是有漏的,有漏就是有煩惱而造業後受報;「無漏法」即證果,例如證得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及菩薩修成的佛果。阿賴耶識所含藏的一切種子,有輪迴的種子,也有證果的種子。
眾生皆有佛性,為何至今還沒成佛?
佛陀在解釋人生,是從「因緣」來建立人生觀,所以佛法認為,各種因緣的生滅,對我們的生命產生很大的影響。那麼到底甚麼是因緣呢?它如何掌控我們生命的生滅變化?從唯識的角度,生命的主要因緣就是我們「心識」的活動。
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時云:「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既然眾生皆有佛性,為何至今還沒成佛?問題是我們做甚麼、想甚麼的行為,「熏習」到阿賴耶識裏時,它就成就了甚麼。我們有否每天自省身、口、意三業?我們的起心動念是甚麼?動的念是跟十法界的哪一界相應?每天所做的事是趨向「解脫」之道,抑或沉淪到下三道?我們的每一念都趨向「解脫」、「開悟」,還是背道而馳?想想今天從早到晚的起心動念,所做所為如何?是繞著紅塵俗事轉,抑或趨向無我之解脫道而努力?有趨向六度十波羅蜜的目標而行?有做累積福德、智慧資糧的菩薩行?有空性智慧的覺照?還是在貪瞋癡慢疑中渡日?您有念念發菩提心,利益眾生?……
您的每一念、每句話都熏回阿賴耶識裏,成為未來的種子。所以經中才要我們數數串習,聽聞佛法,這些都是聽聞、思惟、修習,經由聞思修才能「熏發」無漏種子,也是決定我們的下一生輪迴到哪一道的依據。是否能趣向解脫之道,直到成佛?重點在於我們都要在正知、正見當中,讓身口意三業,都能「依教奉行」,不斷的熏發無漏的種子,解脫成佛的種子,這就是「唯識」的重中之重,故要知為何讀「唯識」如此之重要。
唯識學將人的「識」分為表面的前六識與潛隱的第七、第八識,對外境的解讀、覺受、思惟和反應,作科學性的分析,先讓我們明了心識如何運作,接著藉由修行,徹知一切外境皆不離心識作用。因此,我們只要清淨第八識的無明種子,遣蕩遍計所執盡,攝妄歸真,即證圓成實性亦謂真如,也就是攝雜歸純了,所以您將來的人生,即操之在自己了,不是嗎?
來源:佛門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