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暖暖包當心低溫燙傷 醫:掌握2原則安全又有效
隨著嚴寒來襲,民眾紛紛投入常備的寒冷武器──暖暖包。這小巧神器的發熱原理相當簡單:拆開外層的塑膠包裝,輕揉一番後,內含的鐵粉與空氣、水氣接觸即刻氧化釋放熱能。部分產品添加鹽分以促進鐵粉氧化;有些則以吸水性樹脂、多孔構造的活性碳、蛭石雲母增加水分存留,確保鐵粉氧化的溫和、舒緩且持久。暖暖包的溫暖效應可持續十幾到數十小時,成為冰冷寒冬中不可或缺的經濟實惠熱源。
直貼肌膚是隱憂
醫師提醒,暖暖包看似瞬間熱度不高,但「溫水煮青蛙」的低溫燙傷卻並不少見。
暖暖包使用上最普遍的錯誤就是直接黏貼在嬌嫩皮膚上。數年前某知名主持人以雙面膠帶將暖暖包黏在肚皮上結果造成皮膚損傷,後來還用OK繃保護傷口,成為引人矚目的教訓。儘管暖暖包看似瞬間熱度不高,但「溫水煮青蛙」的低溫燙傷卻並不少見。
表皮神經接觸44~50°C中等溫度的熱源時往往只有溫熱感,未必出現疼痛。然而,持續高溫會引起皮膚蛋白結構變性,輕則紅腫,重者或產生水泡、脫皮與燙白。尤其年老體衰者常使用加熱式保暖,「直接接觸細皮嫩肉」看似迅速提供熱能,無意中的低溫燙傷很可能產生後續的皮膚潰瘍,甚至需要面對高難度的燒燙傷照護。
因此呼籲使用暖暖包應隔著衣物以降低直熱,同時定期檢查貼附位置確保局部皮膚微紅即止。如果是電暖爐等加熱器具則保持1公尺以上的熱輻距離來避免低溫燙傷風險。中老年人的心血管保暖中,避免近距離燙傷就是攸關成敗的核心課題。
醫師提醒,使用暖暖包應隔著衣物以降低直熱,同時定期檢查貼附位置確保局部皮膚微紅即止。
兩大原則 聰明取暖
了解暖暖包提供熱能的目的,以及最常見的皮膚問題是低溫燙傷;在選擇身體的黏附位置就出現兩大聰明原則:選擇局部血液循環良好的區域,能迅速將熱量散佈全身;其次,選擇角質相對肥厚強健的區域,以防止持續低熱造成真皮蛋白變性。
隔衣貼在小腹位置、後腰兩側或後頸、肩胛骨與腳踝區域滿足良好血液循環和迅速散熱的條件。此外,將暖暖包放入鞋內,隔著襪子踩用不僅考慮到血循效率,也兼顧了角質厚實的優勢。在上述區域正確隔衣使用,就是最聰明、最有效的暖暖包應用策略。
(作者為極緻皮膚專科診所院長)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