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5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家的三個主要代表人物,你知道幾個?
作為中華文化的分支,道家為中國的智慧寶庫中增添了很多內容、價值和人文貢獻,它那與儒家截然不同的思想為中國的文化開闢出了新的探索之路,為世人尋找一種理想的自然生活提供了參考依據。它的核心代表人物主要有三個,對於老子、莊子,因為名氣很大,所以我們一般都知道,但是道家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人物,他究竟是誰呢?一起來看下。
道家創始人——老子
老子,名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河南周口鹿邑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相傳老子的母親懷了九九八十一天身孕,從腋下將他產出,老子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任藏室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邑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後世又稱《道德真經》《老子》《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個源頭,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核。道教出現後,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道德經》的國外版本有一千多種,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中國書籍。
道家的最大傳承和發揚者——莊子
莊子,名周,字子休,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國時期宋國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經常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像,亦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金聖歎的批六才子書,第一個就是《南華經》莊子,這樣的一個人,嬉笑怒罵,可以說上窮碧落下黃泉,罵盡天下英雄,但是其實他的內心並不像外界認為的那樣。他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寫在書裡面的東西,都是一些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之詞。看起來漫無邊際,但其實其中蘊含有大智慧。莊子這個人在天地之間,可以說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宇宙萬物中存在的一切。
在哲學上,莊子對老子的「道」進行了發揮和引申,將道家思想引向了個人的安身立命和境界提升。他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做人要齊是非,齊貴賤,甚至是齊生死,最終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逍遙遊」的境界。這種發揮雖然是片面的,卻成了後世道家哲學的主流,而莊子本人,也成了道家的代言人。
除了老子、莊子,道家還有一個重要人物,他就是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說的本源來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現今的版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是東晉人張湛所輯錄增補的,題材廣泛,有不少都很富有教育意義。
莊子在其書第一篇《逍遙遊》中,就提到過列子可以「御風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練就了一身卓絕的輕功。因為莊子書中常常虛構一些子虛烏有的人物,如「無名人」「天根」,故有人懷疑列子也是「假人」。不過《戰國策》、《尸子》、《呂氏春秋》等諸多文獻中也都提及列子,應該實有其人。
列子的學說,劉向認為:「其學本於黃帝老子,號曰道家。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接物,務崇不競,合於六經。」《呂氏春秋》中說:「子列子貴虛。」《戰國策》中有:「史疾為使楚,楚王問曰:『客何與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貴?』曰:『貴正。』」張湛《列子·序》認為:「其書大略明群有以至虛為宗,萬品以終滅為驗,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為表,生覺與化夢等情。巨細不限一域,窮達無假智力,治身貴於肆仕,順性則所至皆適,水火可蹈。忘懷則無幽不照,此其旨也。」
《列子》一書深刻反映 了夏末周初交替與春秋戰國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列子》可以說是一篇恢宏的史詩,當時的哲學、 神話、、音樂、軍事、文化以及世態人情、民俗風習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現,《列子》保存了神話傳說、音樂史、雜技史等眾多珍貴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列子》沒提倡縱慾,而是崇尚超越一切欲望和外在事物的自由。擺脫某些有形無形的束縛、不拘泥於形式、但要知止。故書中說:「豐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於外?有此而求外者,無厭之性。無厭之性,陰陽之蠹也。」
《列子》中的傑出篇章節選
《天瑞》
天瑞,意謂天地之靈瑞,自然之符應,即書中說的「不生不化者」。列子認為,世間萬物皆有始有終,唯有「不生不化者」,亦即「道」,才能夠循環往復、獨立永存。「不生不化者」是世界產生與變化的本源,它最初無形無象,歷經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個階段,形成「渾淪」,再自「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的「易」演變為有形的「一」,最終生成天地萬物。
《仲尼》
列子認為,摒棄禮教和變革社會都不過是顯露形跡的有心作為,唯有保持內心虛靜,才能泰然應對紛紜莫測的時局。同時,針對凡俗一味糾纏於外在細節,只知運用感官妄定是非的淺陋偏見最終獲得的只是一些生活的淺見,這些淺見並不能讓人進入真正的「道」。
《周穆王》
本篇皆在宣揚浮生若夢、得失哀樂皆為白駒過隙的思想。列子精心勾勒出一幅幅瑰麗奇異的畫面,為我們展現了神妙莫測的幻化境界,卻又讓它悔起倏滅,以期證明有生有形者盡為虛無的幻象,終將隨著生死陰陽之變歸於消亡;唯有造化萬物的大道,因「其巧妙,其功深」,才能夠常信常存,無極無窮。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惑於是非,昏於利害」,被新鮮短暫的過眼雲煙所吸引,從而忽略了慣常恆久的實在擁有。
《黃帝》
本篇皆在論述養身冶物之道。全文圍繞道心與外物的關係展開多番探討,唯有應理處順,忘形養神,才能達到所適常通,遇物無滯的境界。具體而言,修養內在道心。必須」壹其性,養其神」,做到心無逆順,物我兩忘。
《力命》
本篇圍繞天命與人力的矛盾關係,展開一系列論證。在列子看來天命超越於人間所有道德、強權、功利之上,自為人人所不可企及。它看似無端無常卻與每個人的遣際息息相關,世間的壽夭、窮達、貴賤、貧富都由它來決定。天命本身並不具備判斷是非、主持公正的獨立意志,也不懷有任何賞善罰惡的目的,它總是「昂知所以然而然」,所以歷史上與現實中才會出現「壽彼而夭此,窮聖而達逆,賤賢而貴愚,貧善而富惡」等諸多顛倒混亂的社會不公現象。
什麼是齊物為一?如何做到?
齊物為一就是達到一種人生的理想之境,進入「道」的內里,實現生命內外在的統一。如何達於理想之境,獲得心靈的自由?《沖虛經》把它歸之於認識上的轉變。人生所面對的是一個充滿矛盾和差別的世界,人們往往執著於這些矛盾和差別,以此為是,以彼為非,故安於此而不能安於彼,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所在。照列子《沖虛經》的看法,事物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因此,執於物我、內外之分是沒有意義的。人們只要齊物為一,即可以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哲學詩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