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9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神學與生活] 還未是眾家之家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2-15 01:24:4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還未是眾家之家


        某信仰小團體裡的一位成員,是專業人士,在傾談中,談到在堂區內用自己的專業幫助堂區內的事工。由於知道他是造詣甚深,深慶堂區得人,但他說不易為。原來,不易為不在於事工本身,他的幫助深受歡迎;不易為是不斷有人來問:你收了堂區幾錢?你這行不是很忙,你沒生意嗎?

        教友不收分文來參與堂區工作,用了三年時間,類似的說話才漸漸平息。因著時間,其他人大概慣了他的存在,就再沒有疑問了。

        旁觀多年,在我眼中,不少堂區仍然走不出「村落」的模式,離「眾家之家」這個理想,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

        什麼是「村落」模式?就是把堂區視為一條鄉村,村民都是熟人,做事已經有一套年復年的方法,每年春秋二祭,做事要行禮如儀。村內講究的是論資排輩,年紀大的就是有道理那一位。同時,身分也是關鍵,誰是村長,誰就有話語權。一條村,最重要是和氣,不要爭執,同時有陌生人出現,就會異常顯眼,總覺得對方不懷好意,除非對方安安份份地住在村上好一段日子,成為一份子,不然,總覺得礙眼。

        堂區如村,有其歷史原因。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神父在堂區傳教,吸納了不少地區教友。部分教友年幼就在堂區裡生活,經歷了大半人生,都是與堂區共成長,這個共成長,包括地方,也包括其他教友。由是,經過半世紀,很容易就衍生上文所提到的感覺:傳統、熟人、輩分。

        這是在歷史因素下形成的堂區風格,相信不少教友到一個全新的堂區,不容易覺得「回家」,更容易浮現的反而是「入鄉隨俗」這四個字。每個堂區都有自己的習俗,某些說法、做法。當有你這樣一個「外人」時,教友之間特別容易顯出他們的熟悉,他們曾經共同經歷過的事情,又或說一兩個你不太懂的名字,又或是「就好似那次」的堂區典故或隱喻。

        所以,具專業能力的教友踏進這條村莊,村民的懷疑並不是針對教友本身,而是那種自足自給自得其樂的感覺,被吹散了一點。因此難免有所猜疑了。

        如果不是社會急速改變,村落模式本身並沒有問題的。現在的困難是:要用地區作劃分,一群教友用半生的時間來建立自己對這幢建築物的感情,實在太難了。彌撒中白髮蒼蒼,年輕人零星,就是最好的回答。

        當然,再進一步要說的是:堂區是福傳團體,而非教友懷緬人生的落腳點。村落有其可貴之處,但要把福音傳到地極,才是旅途中教會的真正目標。願我們的堂區能把心裡的樊籬拆掉,走出去,也讓世上的人,走進來。

(天主教平信徒)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2 20:4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