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8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向人間佛陀學習什麼?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3-1 01:01: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向人間佛陀學習什麼?

二千六百年前,十大弟子以及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都是佛陀的常隨眾,由於經常跟隨佛陀左右,所以多能有所成。人間的佛陀,一生弘法四十九年,足跡遍及五印度,他為誰說法?如何教化?我們又要怎樣跟他學習呢?

佛陀是誰?佛陀,是「人」不是「神」,是經過精進修道,證悟成佛的。佛曾說自己在眾中,和其他比丘一樣,屬於僧團的一分子,他並未以領導者自居。不過,因為他已經福慧圓滿,成為「三覺圓、萬德具」的聖者,大眾自然以他為依歸,向他學習。

從經典裡,我們可以看到佛陀以他的身教和言教,給大家在生活、修行、工作各方面的示範教導。如《金剛經》一開頭就說:「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是佛陀在生活上的身教。他的日常作息是,用齋時一定衣冠整齊、有威儀,舉止安詳有序;手持瓦缽,次第乞食,不分貴賤、不揀精粗,平等隨緣;吃完飯,自己整理衣、缽、具等,然後洗足,準備接下來的禪修、說法。看似平常平凡的作息,實際上卻是融入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的修持。可以說,佛陀是「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的表率,以下列舉數則佛陀平易近人的生活觀:

1.慈悲

弟子生病了,佛陀會親自去探視、撫慰,給予開導。在《四分律》寫道:「世尊即扶病比丘起,拭身不淨,拭已洗之,洗已復為浣衣曬乾……」可能有人會疑惑:佛陀真的這樣做嗎?玄奘大師在《大唐西域記》中,還特別記載了「給孤獨園東北有窣堵波,是如來洗病苾蒭處」,可作證明。

其他如:佛陀為雙眼昏花的老比丘穿針、為瞎眼的阿那律縫製三衣等,都是佛陀同體大悲的身教。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佛陀以他莊重的威儀舉止,悲憫一切眾生的心懷,為弟子們樹立了出家修道,修行就在生活中的最好典範。

2.精進

在《根本一切有部毗柰耶雜事》記載:「世尊在逝多林,見地不淨,即自執帚,欲掃林中。」舍利弗、目犍連等弟子,看到佛陀親自掃地,趕緊主動拿起掃帚,一起打掃園林。

世間人都以為深奧難懂的才是佛法,孰不知掃地也是一種佛法,也是一種修行。對於生性愚昧、駑鈍的弟子周利槃陀伽,佛陀耐心的教他一邊掃地,一邊認真念「掃塵除垢」,使他因掃地而悟道。可見,掃地不但有學問,更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佛經在流傳的過程,弟子們為了增加大家對信仰的虔誠,將佛陀具有神通的部分過分強調,讓人誤以為凡事都只要神通變化,就可以滿其所願。其實不然,《十誦律》言:「佛在阿羅毗國,見寺門楣損,乃自修之。」雖然,佛陀是一位悟到宇宙人生,解脫煩惱的智者,但是,即便只是一個門楣損壞,他也得自己來。可見,佛陀是一位真實存在的人,他是一位落實生活智慧的力行者,事無大小,不分貴賤,當為則為之。

3.認錯

有一次結夏安居結束,佛陀故意離開他的座位,和弟子一樣敷草而坐於地下,然後說了三次:「我無過咎於眾人乎?又不犯身口意乎?」意思是告訴弟子,僧團裡的大眾都是平等的,有錯就要起來舉過,向大眾道歉,連佛陀自己也不例外。聽了這些話,弟子能不去除驕慢,深切自省嗎?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不犯錯,有時候錯誤只是自己的一時疏忽所造成,並不構成太大的得失;但如果不認錯,一錯再錯,後果更不可收拾。所以一個人的際遇安危、成敗得失,往往和自己能否「認錯」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將相和」,趙國名相藺相如能夠「相忍為國」,固然贏得後人尊敬;但廉頗勇於認錯,登門「負荊請罪」,同樣流芳千古。

4.平等

佛陀不僅以自己的身教、言教,為弟子們示範如法如儀的言行舉止,上至國王,下至百姓,佛陀無一不隨緣教導。像尼提是古印度階級制度的賤民,平日以替人清潔糞便為業。有一天,挑糞途中,與佛陀相逢,因自覺卑賤,有意避開。佛陀輕聲叫喚他:「尼提,不用躲藏,你擔糞辛苦了!我替你挑上一程好嗎?」尼提深受感動,跪地流淚,當下皈依佛陀,成為弟子。

另外,十大弟子當中,苦行色彩濃厚的大迦葉尊者,從來不到富有人家去托缽受供,因為他認為富貴是由於過去世懂得布施種福田所招感的果報;既然今生已經這麼富有了,何必再去錦上添花呢?因此他寧可到貧窮人家托缽,做窮人的福田,所以一直是「乞貧不乞富」。

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正好相反,他覺得貧苦人家連自己的三餐都難以溫飽,何忍再去增加他們的困境;而富有人家布施少許財物一點也不為難,所以他是專門「乞富不乞貧」。

他們這種極端的行為被佛陀知道後,佛陀特別召集大眾開示說:乞貧乞富,都是心不均平,佛法應該建立在平等之上,儘管世間充滿了差別對待,但是我們的心要安住在平等法中,在平等法裡才能自受用、他受用。

5.和平

摩揭陀國的阿闍世王,因與北方鄰族跋耆國交惡,想要發動戰爭,特地派遣雨勢大臣前往請示佛陀。佛陀了解雨勢的來意,不著痕跡的藉著與阿難的對話,說明跋耆國具有七種「必興不衰」之法。雨勢聽完,心領神會,作禮而去。後來,阿闍世王聽從了佛陀的意見,沒有發兵攻打跋耆國。佛陀以「七不衰法」,消弭了一場即將發生的戰爭。

佛教是最和平的宗教。佛陀悟到宇宙人生真理的緣起法,一法一切法,生命是共同體,彼此互為緣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來自於其他生命的互相滋養,如《金剛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在平等的佛性中,要能互相愛敬、互不侵犯,那麼和平便指日可待了。

可以說,出生在人間的佛陀,他的說法都不離人間。佛陀十號中有「正遍知」、「世間解」,意即他能正遍了知一切法,能徹底認識理解世間、出世間的實相。所以,對長者,他會談「長者之德」;對兒童,他會說「四小不可輕」;對朋友,會以「友有四品」作為選擇朋友的參考;對夫妻,會以「共命鳥」比喻夫妻之間生死相依的關係。此外,對於商人,佛陀跟他們說「經營之道」;對國王大臣,則說「治國之道」;對於農夫,又能談「耕種之道」。

總之,除了修行中各種斷惡修善的法門之外,舉凡家庭人倫、護生環保、管理教化、理財、交友、養生等等,佛陀無一不知,無一不解,因此能應病與藥,觀機逗教,讓前來請教、學習的人,都能歡喜獲益。

常隨佛學,我們要向佛陀學習什麼呢?從佛傳、從三藏十二部中,佛陀講說的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六度、四攝等佛法,都是讓我們認識生命、圓滿生命所必須學習的義理。從四面八方、各行各業來向佛陀請益的眾多事例中,我們也可以觀摩、學習到佛陀貼近生活且實用的智慧。這些放到今日社會,都是人間佛教的典範啊!

我從出家以來,因為信仰,也很自然的一直以佛陀作為學習的對象。學他的以身作則,學他的廣學多聞,學他的慈悲喜捨,學他的以眾為我,學他的有教無類,學他的誨人不倦,學他的善巧方便……這種種,不敢說已經全然學會,但是,它們已化成我生活、行事的養分。相信自己懇切、精進、認真的學習態度,應當不愧於一位佛弟子的本分!

(星雲大師全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8 02:4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