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你沒有社交障礙,你只是心裡有障礙
人際關係這道題,永遠是每個人一生的一個課題。
在這個課題裡,我們永遠想問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的人際關係總是這麼好?而有些人的人際關係卻很糟糕?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差別?
我自己的一個觀察是,那些熱於敞開心胸,跟每個人往來的人,幾乎都是天生個性如此,他們天生的大腦構造,就是可以讓他們敞開自己的心胸去跟別人來往。
所以,我們應該試著問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底是什麼樣的差別,可以導致一個人可以跟每個人都聊得這麼來?
最近我看了《別跟情緒過不去》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提到了接納別人的方法,這個方法我自己覺得很受用,因為,有時候卡在我們與別人來往的那塊石頭,就在於:你是不是可以先接納別人?
很多人覺得自己有社交障礙,那是因為他們在自己跟別人的中間,設置了太多的障礙,這些障礙讓我們無法敞開心胸的跟別人來往。
《別跟情緒過不去》這本書的作者亞伯‧艾里斯,提出了幾個「無條件接納別人」的練習,這些練習,有助於幫助我們搬開這些社交障礙的石頭。
1.只批評行為,不批評一個人
我們可以評判一個人的行為,但是不要去評判整個人。
這個意思很顯而易見,比方說,今天有個人做出了一個不好的行為,例如隨地丟垃圾,很多人此時就會有各種想法認為:這個人怎麼這個差勁呀,他一定是個很糟糕的人。
假如今天這個人是你公司別部門的同事,你肯定就不想跟他來往了,對吧?於是障礙就在這個時候產生了。
亞伯‧艾里斯所提出的做法是,我們應該要改成這樣的想法,那就是:亂丟垃圾是不好的行為,那個人做出了這個行為,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全部的整個人都是如此,也不代表他就真的是一個很糟糕的人。
簡單的說,就是某個人無論做了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我們只針對這件事本身做評判,而不針對他這個人做評判。
這個簡單的做法,可以搬開每個人很容易對別人有先入為主觀念的大石頭,同時減少自己跟別人之間的社交障礙。
一個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只代表這件事是不好的,但不代表這個人就真的是不好的。
2.了解月暈效應,避免過度概括化
月暈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非理性思維。這是指當一個人有某種好的特質時,我們傾向認為對方在其他方面也擁有好的特質;反之亦然。
儘管我們常說「人不可貌相」,但我們也總是會根據一個人的外表,來判斷這個人在其他方面的個性、才能等等,這是人類天生的心理傾向。
亞伯‧艾里斯建議,我們要避免用單一行為去概括別人所有的行為。
例如,如果某個人有某個我們不喜歡的行為,這並不代表他全部的個性,就都是我們不喜歡的。可能他有些個性是我們喜歡的。簡單的說,就是要避免過度概括化。
這個做法,同樣可以搬開你與別人之間的社交障礙。想想看,有多少次是因為你不喜歡某個人的行為,而拒絕跟別人來往?我想,還不少對吧。
很多時候,你可能會因為你不喜歡某個人的某個特點,就把這個特點概括到對方全部的行為,認為對方的行為都是不好的。
有句話說,再差勁的人也有好的一面,再好的人,也有不好的一面;避免過度概括化,就是教我們別陷入這個思維誤區。
3.把每個人都當作好人
亞伯‧艾里斯提出的第三個「無條件接納別人」的練習很特別,這個練習叫做,把每個人都當作好人。
其實把每個人都當作好人是很難的,因為你生活周遭總會有一些人是你不喜歡的,對吧?我們怎麼可能把每個人都當成好人呢?
亞伯‧艾里斯的解釋是,把每個人都當成好人,是一個有用的假設,但不一定是對的。
只要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好人,或是絕對的壞人。每個人都會做出一些好的行為跟壞的行為。但是把每個人都當成好人,可以替自己搬開跟別人來往的社交障礙。
因為很多時候,你不願與某個人來往,可能是因為,你認為對方並不是一個好的人,或者,沒有好到讓你願意跟對方來往。
「把每個人都當作好人」的這個做法,就是要替我們搬開,一開始跟別人社交的心理障礙,踢開這塊社交障礙大石頭。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樣的差別,可以導致一個人可以跟每個人都聊得這麼來?我想,那是因為,可以跟每個人都聊得來的人,多半都是可以無條件接納別人的人,這樣的人,在自己跟別人的中間,是沒有那麼多社交障礙的。
亞伯‧艾里斯在《別跟情緒過不去》這本書裡,提出了三個無條件接納別人的練習:
1.只批評行為,不批評一個人
2.了解月暈效應,避免過度概括化
3.把每個人都當作好人
假如你覺得自己有社交方面的障礙,不妨試試看這三個「無條件接納別人」的練習。
很多時候,你不是真的有社交障礙,而是你給了自己太多心理障礙;踢除社交障礙的第一步,就是無條件地接納別人。
(知識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