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7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眼睛癢、流鼻水又過敏了!中醫「這樣做」治療過敏、提高免疫力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3-24 06:04: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眼睛癢、流鼻水又過敏了!中醫「這樣做」治療過敏、提高免疫力

清明節氣候轉為潮濕,或春夏季花開飄出大量花粉,這些因素都會造成花粉症、枯草熱或呼吸道的嚴重過敏。然而要如何解釋,為什麼在同一區域生活有的人卻沒有過敏現象發生呢?過敏原絕對導致過敏嗎?來聽聽中醫怎麼看過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語出《道德經》,中醫的觀點也是一樣的,從養生學到人體觀,中醫都向大自然學習。中醫取類比象把人體比擬為地球,地球從內到外依序是:地核、地函、地殼、大氣層,人體的生命能量也是如此。最內層叫元氣或下焦腎氣,是生命力的核心,地核的熾熱向外透達地表,使地表溫暖孕育各種生命,產出噴泉使水汽上騰天空交織成大氣的一部分。中層為中焦之氣,以脾胃消化系統為主,受後天飲食補充及影響。外層是上焦肺氣,藉呼吸與環境作氣體交換,上焦氣涵蓋延伸到體表之外的衛氣與營氣,是由最內的下焦之氣與中焦脾胃之氣共同形成並向外透出,大氣層保護地球免於紫外線及隕石的傷害,人體的衛氣類似大氣層,作為防禦各種致病因素或過敏原的屏障。

在門診中,尤其在季節轉換時,噴嚏打不停、眼睛癢、流鼻水擤不完、鼻涕倒流、咽喉卡痰、咽喉乾癢感等,深受過敏性鼻炎困擾的人,真的很多。臨床上觀察鼻過敏人群中近一成還伴隨有蕁麻疹或異位性皮膚炎,皮膚乾燥搔癢、容易乾裂、甚至脫皮、出水、皮膚產生濕疹樣或苔癬樣變化,遇到感冒皮膚狀況更失控,不勝其擾並嚴重干擾生活品質。治療上除了抗組織胺、調控細胞激素,從中醫的理論出發,我們有解方治療。

敏感,是生物的本能,比如睡覺的狗聽到聲響把眼皮打開,比如一陣大風吹來後打幾個噴嚏,對環境中的變化起反應本來就很正常,能平復的就不須擔心。「過敏」之意則是過度敏感,由於這層防護力薄弱所以特別容易受外界影響,防護層的厚薄不同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在相同過敏原暴露下,有的人噴嚏連連、有的人則沒事。中醫認為在體表的這層衛氣,也叫正氣,是從中下焦來的,因此養護脾胃與保護腎氣是治療過敏、提高抵抗力的根本大法。

以內服藥來說,四君子湯四平八穩地調整脾胃的消化力,胃口不開可以酌加砂仁、香附,時序逐漸變熱和潮濕時,可以蘇梗、荷葉來寬脾行氣、升舉陽氣。如果舌苔白滑容易腹脹,常吃冰涼的東西且拉肚子,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這些是改善胃腸機能狀態的常用處方。常年清早打噴嚏,還伴有手腳冰冷、臉色蒼白、精神常不濟、站也駝背坐也駝背、愈累愈會熬夜,因腎氣不足、經絡氣血虛所致的症狀,就要依程度加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左歸丸、右歸丸、當歸飲子、四物湯等藥物;中醫還著重經絡暢通,以及使用引經藥,使修復的藥物能抵達目的地並且不會造成壅滯。所謂引經藥,就是引領藥物循著經絡到病位所在,是中醫的特色也是中醫的精準醫療。

防過敏中醫的保健
「胃腸好,人不老」廣告詞說得好,近代生理學界相當肯定益生菌功效,也重視起腸道對免疫力的重要性,其實中醫自古就是這樣認知,稱脾胃是「後天之本」。現代食品工業神奇得無法想像,任何一款夜市小吃都可製成洋芋片口味,消化道細胞要分解如此複雜的複合性成分,會增加處理程序和負擔,中醫認為肺與大腸是一組互為表裡關係的臟腑、肺主皮毛,臟腑相互關聯運作,愈是有皮膚或呼吸道過敏的人,飲食要愈注意,太多的食品添加物容易惡化病情。儘量吃天然的食物及原味食材,減少過度加工的食品,就是在保護脾胃、養護自身後天的本錢。

中醫師經常花很大力氣在治療現代人冰吃太多造成的問題,吃太多的冰在中醫觀點裡,不僅傷脾胃,還傷腎氣。現代人多不認為吃冰是問題,因為認為冰就是水;然而,中醫是從能量的觀點看,吃進來的冰變成體溫的水,這個轉化過程是需要能量的,而且是動用腎氣,這就好像對炙熱的煤球澆水久了它終將冷卻,因此太常吃冰久而久之自身的抵抗力會逐漸減弱。這也就是為什麼中醫養生強調勿吃冰,過敏的人更要注意。

結論

在治療過敏的中藥運用上不像西藥那麼直截簡明,然而中醫治療過敏的道理卻是通俗淺白。護衛中焦脾胃與下焦元氣是改善過敏病症、提高免疫力的不二法門。大自然的任何環境都有可能是過敏原,一一防堵其實很困難,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和不便。總是追著症狀消滅它卻落入無盡的循環;若自備浩然正氣,能自在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生命能敏感而穩定才是我們樂見的。

圖一、氣的生成與種類


(圖表提供/亞東醫院)

圖二、人體的三焦氣


(圖片提供/亞東醫院)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3606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2 02:1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