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駢體咒語
道教駢體咒語,當然是南北朝的高道運用當時的文體寫的咒語,而這些雷咒充分使用駢文適於寫景的特色,用華麗的詞句將雷法的諸多畫面立體呈現。
考據這些咒語會發現沒有斗姆元君的咒語,因為斗姥在唐代才隨佛教傳入中國。
天地玄黃,日月之光。五行運動,烈火四方。火赤天地,欻火神公。上天真火,炎炎飛空。五方雷火,烈焰煙濃。
駢體文是古代中國一種特有的文言文文體,其句式多由四字或六字(四六句)及對仗構成,故又稱四六文、駢儷或駢體。具駢文特點而押韻者稱駢賦。駢文在文學界上長期為廣泛研究,然其因為文章受限於追求藝術技巧之故,適於寫景而不適於敘事。
源自東漢,盛行於南北朝 《說文》解釋:「駢,駕二馬也,從馬並聲。」四六文名稱源於唐末李商隱的著作《樊南四六甲乙集》,之後始得名。
《尚書》已有駢文的格式,《尚書•舜典》說:「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秦李斯所做之《諫逐客書》已具駢文特色。於景祥認為:「辭賦早於詩文駢化,所以中國詩文的駢化皆源於辭賦,尤其文章之駢化更為直接地導源於辭賦。」
駢文講求對偶駢偶,文中間有散句,多用四字句或六字句(四六句法),講求平仄相對聲律協調,多用典故,雕琢辭藻,詞色工麗。
南北朝吳均《與宋元思書》: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盧,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囀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台灣仙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