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到「吃這1物、做這1事」迎下半年好運
2024年清明節為4月4日,台灣節日傳統以農曆計算,清明節卻是以「節氣」為準,由於節氣會受到閏年的影響而變化,因此每年的清明節日期有可能落在國曆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清明節原本並非節日,而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之所以成為紀念、祭祀祖先的重要節日,相傳與春秋時代的一段感人故事有關。
▲清明掃墓(圖/CANVA)
當時,晉國公子重耳逃離晉國時,在山中迷途,因糧食匱乏而生活艱辛。一位名為介之推的忠臣,犧牲自己的大腿肉供給重耳食用,展現了忠臣的忠義與奉獻精神。後來,當重耳重返晉國並成為晉文公時,卻遺忘了介之推的功勞。介之推不為功名,選擇隱居山林與母親共度晚年。晉文公得知後,悔恨莫及,欲前往拜訪介之推,但介之推不願出山,晉文公急切之下想放火燒山逼出介之推,卻讓介之推與其母親在柳樹下被燒死。後悔萬分的晉文公為了紀念介之推,將寒食節定為紀念介之推的日子,並命人在寒食節的隔日舉行清明祭祀,隨著時代變化這些節日逐漸被結合在一起,也成了我們現在常說的清明節。
▲傳聞清明節與介之推躲藏山中有關(圖/CANVA)
清明節有很多習俗其實來自於被合併的節日:上巳節、寒食節,首先,最為熟知的習俗之一就是掃墓。雖然原本是上巳節的習俗,但隨著節日的合併,掃墓便成了清明節的重要內容。掃墓不僅是為了清理墓地,更是對祖先的一種尊敬和思念。
▲清明節家家戶戶都會吃潤餅(圖/CANVA)
其次,清明節還有掛柳枝的習俗。由於清明正值柳樹抽枝發芽的時期,因此民間習俗認為掛柳枝能夠避邪。人們會將柳枝製成飾品,如柳帽,或者掛在門前,希望家中平安。除了掃墓和掛柳枝,清明節還有吃潤餅,以及青團、草仔粿等冷食的習俗,這源自於寒食節,人們會準備各種冷食並供奉給祖先。此外,清明節還有踏青、放風箏等各種活動。踏青源自於上巳節,人們會在春天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放風箏象徵著病痛和災厄的消除。
(三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