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2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0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本聖經 不同譯文
聖經正典在特倫多大公會議 (Council of Trent) 被確立,還有聖經與聖傳 (Tradition) 的分別及關係,是其中重要的成果。
聖經正典是什麼?簡單說即是舊約聖經有經卷46部,新約聖經有經卷27部,於大公會議時候確立哪部經卷納入聖經目錄中。換句話說,正典以外曾有很多著作,例如多默福音、保祿其他書信及其他作者的偽經等等。
聖經的不同譯本及印刷,其實早在十五世紀已陸續出現。古騰堡印刷術的面世是分水嶺。之前多個世紀以來,隱修士們日以繼夜,寫在羊皮卷或紙草紙上的手抄本,獨一無二,彌足珍貴,日後成為貴族或富貴人家鎖在書櫃裡的珍品,只給他們信任,又受過教育的朋友閱讀。沒錯,那時社會上目不識丁的人約佔九成,有機會接受教育者,才可涉獵拉丁文。
1450 年古騰堡發明活版印刷,隨著演進變得普及化,書籍為普羅大眾是可望又可即,本土語言聖經的發行亦陸續普及起來,為人們所需要。他們有些甚至想要自己研讀聖經,相信對靈魂的得救,以及死後往天堂的機會更有助益。至少那時的人有此想法。
德語國家最早出現本土語言聖經,約於 1466 年。至十六世紀末,已先後印刷譯自拉丁通行本的多語譯本,計有意大利文、捷克文、法文、丹麥、挪威、瑞典、西班牙、芬蘭等。馬丁 • 路德 (Martin Luther) 的德文版,則譯自鹿特丹埃拉斯謨 (Erasmus) 的希臘文版本。曾有英文版新約譯者被當局認為用字不當,誤譯而被判作異端,葬身木樁火刑之下,此學者是威廉 • 廷代爾 (William Tyndale)。
聖經是最流行的書籍之一,印刷術廣泛普及是很大的助力,人們了解閱讀的價值,更多人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民智漸開,在在影響他們的世界觀與信仰觀。
(天主教平信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