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4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從《呂祖百字銘》參悟修行真諦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4-20 06:33: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從《呂祖百字銘》參悟修行真諦

不論是在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人以“大師”自居,他們或是開班辦學,或是大開收徒的方便法門,然後再做出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且不去論“大師”的真假,既然自詡為修行人,那麼就要知道祖師對修行的定義是什麼。唯有參照祖師留下的字字遺訓,或許才可以修得一二真行,也不枉被他人尊稱一聲“師父”。


被奉為全真五祖的呂洞賓祖師,曾留一下一篇只有百字的《呂祖百字銘》,其開篇就言以一句“養氣忘言守”五個字就論及了“修行”主旨。三豐祖師對本句注解如下:

凡修行者,先須養氣。養氣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則氣不散,守一則神不出。訣曰:緘舌靜,抱神定。

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修行的人,必須先要學會養氣。養氣的方法,在乎少說話、守心於道,少說話則氣不散,守心於道則元神內守、不著外境。口訣為:少說話,心安靜,神定內守。

雖然呂祖在這段話中並沒有給“修行”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卻指出了修行的第一要訣,即是“養氣”。

氣,是什麼?在道家的修行系統中,氣有先天的元炁和後天的呼吸之氣。先天元炁是與生俱來的,是在精炁神三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物質。道教修煉講究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炁是連接有形之精和無形之神的關鍵點。唯有保持先天元炁充盈,才能在內丹修煉的過程中實現精炁神的階層轉化,才有實現九轉大丹成的可能性。第二種後天之氣,雖然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呼吸的氣體,但因為氣在身體中的每一次進出都是吐故納新的過程,是參與到整個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物質,所以尤顯其重要性。道教的修煉講求氣息綿長,乃至於以胎息的方法來改變用肺部呼吸的形式,目的便是要身體減少對氣的耗損,使整個身體器官都能降低運作的效率,以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


道家修行包含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個是身形,一個內心。“養氣”之保養元和與吐故納新,都是身形煉養上必不可少的途徑,同時由“養氣”之法而派生出來的“忘言守一”之法則可歸於心性的煉養。歸守清靜,即是“忘言守一”的方法,同時也是其目的所在。

“忘言”一方面是要少說話,話多傷氣傷身;另一方面是講修行要不著外境、不戀俗情,心神內守,恍恍惚惚,如癡似呆,從而忘記言語的作用。莊子曾經在文中數次描繪過一些打坐時進入杳冥狀態的人,言其“形如枯槁,心如死灰”。這兩句話的原意與當今世俗的理解大相徑庭,其描述的正是有道之人忘記言行功用而獨自寂寥的天真之態。

人們之所以會言說,是因為對外界的事物尚有貪戀和追求。心有所求,就需要用言語來表現自己,如此恰恰就與修道的理念南轅北轍。真正的修行人內心中是可以洞徹一切是非的,但他卻不會為了爭辯是非而做出舌戰群雄之狀。老子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又言“大辯若訥”,皆是在說明不辯之大智慧。《河上公章句》中注釋說:“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開舌舉,必有禍患。不如守德於中,育養精神,愛氣希言。”所以,“忘言”不單是要求修行人須做到寧神,更是希望人們可以通過此方法實現對世間百態的心靈超越。唯有超越之後,才能明白是非本為一體,又何必擾擾於其中呢!

既然明瞭“忘言”的妙處,接下來就需要區分不同的修行階層:

其一,忘言就是禁言,不要說話,忘記語言的基本功用。因為不能用使用語言,在交流的時候會因此而遇到更多障礙,以此方法來止息外緣,使人更懂得向內心求道之本真。現在在宮觀的齋堂中仍然有“止語”的傳統,這便是讓人們用心專一,吃飯即是吃飯,不求其他,也無須言語多談;

其二,忘言的目的在於忘念,去除掉內心生出來的諸多妄念,做到雜念不生,唯守清靜之真一。所以忘言之後緊跟的“守一”之法,即是在講修道所追求的目標。老子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宇宙萬物的生成方式。而修道遵循的是“順則成人逆成仙”的法度,是從紛繁複雜萬物複歸到清靜之“一”。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講,只有守住本源,才不會被萬千紅塵擾亂了真心一顆。

其三,忘言的最終境界是要實現“忘忘”,連“忘”這件事情都要忘記,連“守”的心思都要忘記,真正做到不忘而忘、不守而守,達到二六時中、行走坐臥皆無緣起,由此也就可以體悟到大道的真妙。


養氣、忘言、守一都是修行的途徑,並非是最終的目的。修行絕對不是只做一個好人、善人這麼簡單,對身心的雙重煉養才是修行的真諦,所以就要超越對身形的鍛煉,以達到對元神的修煉。《青玄濟煉鐵罐施食》中有一段韻詞,“人生百歲如在夢中游,一旦無常歸何處?”人生很短,轉眼又是輪回。如果僅僅停留在對酒、色、財、氣、貪、嗔、癡、愛等塵緣的戒斷上,充其量只能做到肉身清靜,依然無法跳出輪回之苦。內煉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保養元炁,杜絕塵染波及真心,保證身體內的元神處於常清常靜之態,由此才能為通神明之感的真修行打下基礎。此才謂之修真。

在明白了呂祖傳世的修行要義後,之後便要靠自己的道心去行動。道經師三寶具陳,個人的修為最後可以達到什麼樣的境界,看的是造化,更是勤功。唯有時時不墮,才可見登真之路。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7 08:2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