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72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天方典禮》有關朝覲能力的論述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6-10 01:46: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天方典禮》有關朝覲能力的論述

《天方典禮》是國內學者關於伊斯蘭教律法和禮儀的介紹比較權威的書籍,其中對於五功之一的朝覲,劉智做了詳細的介紹,尤其是有關朝覲的條件和能力,有其獨特的闡述。可以說,《古蘭經》與聖訓“盡能力而行”的精神,在劉智《天方典禮》裡體現的可謂淋漓盡致。現刊發穆衛賓老師的這篇文章正是希望我們大家能全面、準確地理解朝覲的內涵與真諦,幹好朝覲儀式之外的功修,做一個完善、全美的朝覲者。】


《古蘭經》中說:“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為真主而朝覲天房的義務。”(3∶97)這段經文透露出兩個資訊,第一是說朝覲是每個穆斯林必須履行的天命功課;其二是說朝覲是有條件限制的,若是沒有能力,或是內在、外在的條件和因素限制,那麼可以不朝覲或等待他時再行朝覲。經常有朵斯提問我,如何理解這節經文所說的“有能力”?下面,我們看看明末清初著名伊斯蘭教學者劉智(1655-1745)對此所做的闡釋。

劉智在其著作《天方典禮》(1) 中說:“經曰:穆民必朝,路艱可待”。傳曰:“路塞,乏用,無親 命、廢疾,可無朝”。(2)意思是說:朝覲是每個穆民的天命,若有能力,一生必須朝覲一次;若因道路艱難,或道路不通,或缺少費用,或沒有雙親的命令,或身患殘疾,都可以暫緩朝覲或者不朝覲。先生簡要的一句話道出了朝覲的主要條件。按照教法規定,朝覲有當然條件和履行要素,總結起來可以用身體、財力、路途平安這三點來概括。

僅以身體能力為例,近代的中外穆斯林學者們根據社會的發展與變化,將身體能力的外涵延伸許多,將自身對環境、氣候、炎熱的適應能力納入身體能力。當今,環境污染、疫病肆虐與疾病成災都影響著每年數百萬朝覲者,2003 年的非典、2009 年甲流以及 2012 年中東地區的冠狀病毒都是鮮明的例證。我國目前每年都有一萬多名穆斯林群眾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履行朝覲功課,這是我國最大的涉外團體性的宗教活動,所以在履行宗教功課的同時,還要關注自己的生命安全,因而環境與疾病的因素,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充分考慮的。可見介廉先生的“廢疾,可無朝”寥寥五個字,意義何其深遠。

真主是寬容的,對於那些沒有能力朝覲的人,免去了他們朝覲的義務。但是如何滿足他們渴望朝覲的心理需求呢?劉智援引《道行經》(3) 雲:“朝之為言,會其紛散,而返乎其本也。省親、親賢、閱心、念主、其亦猶乎朝也”。意思是說,朝覲的意義在於使分散各處的人聚會到一起,返回到他們的根本。但是讓人返回人之本性,卻有許多途徑。從朝覲的至高目標來說,親赴麥加朝覲並非唯一途徑,在家孝順雙親,親近賢士,潛心修身,記主贊主,這也就相當於朝覲一樣了。(4)

就此,介廉先生根據朝覲的至高目標,將朝覲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種是居家之朝。

他說:“父母生身之本,夙夜省視,居家之朝也。”

意思是說,人生在世,父母親是生身的根本,早晚看望照顧,這是在家裡的朝覲。《古蘭經》說:“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當孝敬父母⋯⋯”。(4∶36)並在多處將對父母的行孝與崇拜真主緊密相連,旨在說明,一個人只拜主不行孝,則他的拜主無從著落,不被真主接受。穆聖說:“天堂在母親的腳下。”說明一個人是否向父母行孝,決定著他是否能得到真主的喜悅,是否能夠進入天堂。真主對於人有原造之恩,父母親有養育之恩,二者“分之不離,共之不合”。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沒有能力朝覲的人,在家盡心侍奉父母雙親,照顧好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以禮對待,那就如同前往麥加朝覲天房一樣。

第二種是在境之朝。

劉智解釋說道:“賢學,明教之本,晨夕親近,在境之朝也。”賢明而有學問的人通曉宗教的根本,早晚與之接觸親近或習學賢學,是在家鄉的朝覲 (5) 。《古蘭經》和聖訓中都多次強調學者的尊貴性以及對人類群體的重要性,真主說:“真主將你們中的通道者升級,並將你們中有學問的人們提升若干級”(58∶11),“有知識的與無知識的相等嗎?”(39∶9)穆聖也曾說:“學者是眾先知的繼承者。”學習知識或以有知識的賢者為伴,就是緊抓了真主的繩索,堅持了穆聖的端莊大道。劉智說:“與善人之交,如入紫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化矣;與惡人之交,如入鮑魚之室,久而不聞其臭,與之化矣。”可見交結賢明有學識之人的益處。所以,早晚親近賢學之人,已然達到了朝覲的要求。

第三種是當體之朝。他說:“心,百務之本,動定檢閱,當體之朝也。”

行動舉止時時刻刻自查自省,這就是自身的朝覲。穆聖曾說:“人身上有一塊肉,它壞了,整個身體就壞了,它好了,整個身體就好了。是呀!它就是心。”一個人平時修身養性,時時反省自己的內心。通過每天的五番禮拜,多多紀念真主,對自己的失誤和罪過隨時向真主懺悔祈求;通過施捨、主持公正、救濟貧窮等公益行為,來接近真主;在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察和展現伊斯蘭之道;這樣就如同朝覲一樣,這就是自身的朝覲。

第四種是至切之朝。他說:“主宰,萬化之本,語默思念,至切之朝也。”

對於紀念真主,劉智說,真主是人類宇宙世界的創造者,世間萬物的讚頌全歸與他。作為真主在大地上的代理者——人,理當時時刻刻頌念真主的尊名。時刻頌念真主的人,就會愈發接近真主,時刻期望接近真主的人,就會以真主的法度時刻要求自己,無論是群居,還是獨處。所以說,朝覲者在朝覲期間時刻讚頌真主,而沒有能力和條件朝覲的人,在自己的家鄉時刻口中默念心中讚頌真主,當你接近真主一 ,真主會接近你一肘,當你接近真主一肘,真主會接近你一臂,你嚮往真主,真主就會親近你,這就是最為切實的朝覲。

那麼,對於那些患有疾病、身有殘疾、經濟拮据,或路途欠安,高堂在上的人,該如何闡明朝覲的能力問題,又該如何安慰他們渴望朝覲的心靈呢?

劉智說道:“凡人不得朝于天房,遵此數事,亦可以當朝之功矣。”

劉智先生針對有意願而沒有能力朝覲的人,為他們找到了心靈上的慰藉。眾所周知,朝覲是一項集其它四項(念禮齋課)功課於一身的宗教功課,有能力有條件者通過朝覲,可以使自己的宗教功課和世俗行為得到更高的提升。而沒有能力沒有條件去天房朝覲的人,在自己的家鄉只要做到了以上幾點,也就達到了朝覲的目的。正如穆聖在聚禮後做祈禱時所說:“主啊!的確,這一日就是穆民的節日,是貧窮者的朝覲。”聚禮就是貧窮人的朝覲。

那麼,朝了覲的人是否就意味著功成名就,可以放任懈怠了呢?劉智又對朝過覲的人提出了進一步要求,他說:“既得朝于天方,遵此數事,可謂日日朝、時時朝,終身無間者矣。”

意思是說,已經到天房履行過朝覲功課的人,並非就“朝覲榮歸,五功完滿”了,在朝覲的基礎上,還應該更加擔當好家庭責任,多求知識,多行善事,多多紀念真主。若能做到這一點,那就相當於每天都在朝覲,時時刻刻都在朝覲,把嬰兒般的純潔無暇 (6) 帶到覆命歸真的那一天。我想,這應該才是我們朝覲天房的最崇高的目標。

眾所周知,朝覲的能力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話題,也是各國教法學家一直以來爭論的焦點。據沙特有關媒體報導,沙特朝覲大臣福阿德•法爾西博士在一年一度的國際朝覲論壇上強調,當前朝覲活動面臨空間及時間兩方面狹小的難題,再加上朝覲人員不斷增加,哈吉的能力、語言、文化傳統和教法學派各不相同,急需在教法上對朝覲能力做出進一步的解釋,以展現伊斯蘭教文明、偉大而又寬容的精神。近兩年,沙特政府又反復強調,朝覲既是一項宗教功課,又是一項文明行為,要求朝覲者通過自身的良好素質展示穆斯林文明的形象。

朝覲是一項有條件限制的功課,每個人都需量力而行,正如《古蘭經》中說:“真主只依各人的能力而加以責成。”(2∶286)先知穆聖也曾說:“當我命令你們做一件事時,你們當量力而行。”(《布哈裡聖訓集》)

準確把握《古蘭經》與聖訓的精神,依自己能力而行,這在歷史上並不鮮見。據記載,穆聖身邊的大賢艾布•胡萊勒就沒有參加由穆聖親自領導的辭朝,原因是他家有年邁的老母親。因要照顧年邁孤單的母親,他放棄了跟隨穆聖前去麥加朝覲的唯一的榮耀。我國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先例,先賢馬啟西曾經兩次朝覲均未果。第一次是於1905 年4 月前往麥加朝覲,途中遭遇攔路打劫,中途而返。同年冬天,第二次出發西行朝覲,但也因途中遭遇戰亂,而未成功。正如白壽彝先生所描述:“出嘉峪關,過伊黎河、鐵門峽、阿姆河,抵達撒馬爾罕地區的白帽城。當地戰亂突起,西行受阻。遂滯留當地講學。三十三年後,返回故里。”(7)艾布•胡萊勒和馬啟西均為虔敬之人,都是根據當時的現實情況,考慮到自己的家庭責任和路途平安而主動放棄了朝覲,應當是很恰當地領會了古蘭經文和聖訓的內涵。

當我們今天再次打開冊頁,細細品味時,不禁被字裡行間所透露出的智慧和對宗教的虔敬所感動。居家之朝、在境之朝、當體之朝、至切之朝,朝覲就在我們身邊,體現在我們的一言一行當中,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四種朝覲,是對天房朝覲內容的深刻理解及其內涵的無限延伸。只有基於這樣的認識,方才是日日朝、時時朝,那才稱得上無間之朝,否則,只是具有朝覲的形式,而無朝覲的實質了。一個人朝覲歸來,再加以平日修習這四種“朝覲”,當算是真正領悟了朝覲的深刻含義,並讓它在實踐生活中獲得了證實。

----------
參考文獻:

(1)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971年版第 2640 頁。民國初年,南京出版的一套非穆斯林叢書《金陵叢書》(1970 年臺北重印)也收錄了《天方典禮》。

(2)“經曰”指的是《古蘭經》,但“穆民必朝,路艱可待”一句是據《古蘭經》原文,全句為“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都有為真主朝覲天房的義務。”(3∶97)“傳曰”是指聖訓,也是根據聖訓而來。

(3)《道行經》為《道行推原經》的簡稱,阿拉伯文原著是《密爾索德》,舍蘊善譯為《推原正達》。

(4)白話翻譯均參照劉智著,馬寶光、馬子強譯《白話天方典禮》,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5)“賢學,明教之本,晨夕親近,在境之朝也”,馬寶光將之譯為:賢而有學問的人通曉宗教的根本,早晚與他接觸親近。愚以為是否也可以講“賢學”譯為賢明之學識,即賢明的學識是宗教的根本,早晚學習,這是在本地的朝覲。

(6)此句來自於一段聖訓,先知穆罕默德曾說:“誰朝覲,且無醜事、惡事和爭吵,當他返回故里時,就猶如新生的嬰兒一般純潔無邪。”

(7)白壽彝主編《回族人物志•近代》,寧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伊斯蘭之光)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5 04:5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