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4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民情] 拜神「有求」,是否一定「有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6-18 01:02: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拜神「有求」,是否一定「有應」?


道教非常重視「感應」,而且很相信「有求必應」的效驗,如《北斗經》云:「隨心禱祝,善無不應。」這種「感應」既是神明無量度人的宏願,也被認為是信徒和神明建立關係的重要基礎。不過,我們要知道,「感」是一種「因」,「應」是一種「果」。如果不作任何感召的思想和行動,我們是不會得到甚麼回應的。

《太上感應篇》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神明所給予的禍福,實際上都是我們自己招來的。道教相信神人可以互相感應,每個人善惡的念頭,神明皆會清楚知道,亦會因而相應給人以禍福,故經云:「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因此,若我們要「有求必應」,必須以善心善行為基礎,這樣才可感通神明,而神明亦會因應我們的精誠而賜與力量。

正如黃大仙的「有求必應」,又何嘗不是先要求信眾「普濟勸善」!若所求非分,則有求亦不會有應。另外,「感應」亦要看各人的根性,有些人有宿世善緣,加上現在虔誠所感,自然會有感應。也有人因為欲念所礙,或不信「道」,或信而不行,行而不誠,故有「感」亦未必有「應」。《太上感應篇》曰:「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也就是說,我們若能努力修行,總會有「應」的一天。

(蓬瀛仙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7 03:4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