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1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聖嚴法師:超越生命中的關卡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6-25 00:56: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聖嚴法師:超越生命中的關卡

生命是什麼?生命就是我們有一個活著的身體。

生命的整體,包括生命的過程、生活的狀態和生存的事實。

而什麼叫關卡?不安全、不快樂、不幸福、不健康 、不順利,全都叫關卡。

大致上說,人生的關卡有五種:第一是生活的問題,第二是感情的問題,第三是失業的問題,第四是健康的問題,最後一個是生死的問題。

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要餬口,一個家庭之中,有大有小有老,如果作為家中經濟支柱的人病倒了,又沒有銀行存款,是不是生活就成了問題?

愛情也是生命的基本需求。希望有下一代的傳承,因此要戀愛、要結婚,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是那麼簡單。人的感情很微妙,並不是說他娶不到太太、她嫁不了人,兩個人就可以在一起、結婚了。

曾經有一個老太太,女兒要嫁人,她不同意,結果她跑來跟我說:‘我的女兒很不孝順,她要嫁一個我不喜歡的人。’後來,她的兒子要娶媳婦,她也不喜歡女方。結婚之後,這位母親就和兒女斷絕關係,直到下一代出生,老太太又來跟我講,‘孫子是我兒子的,外孫是女兒的,我都要;但是女婿、媳婦,我不要。’‘結婚是兒女的事,不是你非管不可的事。佛教徒是讓人歡喜的,要慈悲喜舍,把你的女兒舍給女婿,把兒子舍給媳婦,不就快樂了。’她聽了我的話,現在全家過得非常和樂。

很多人都知道男女之間的關係叫因緣,卻不知如何解釋‘因緣’兩個字。其實,因緣是互相的,互相共同努力才成因緣,只有因沒有緣,是無法建立情感的。

第三種失業的問題。高失業率是今日全球性的普遍現象,如果失業了還有飯吃,不影響生計,還不至於痛苦;失業後還可以試著找其它工作,或者做一些非營利性的工作,像是當義工;也可以趁機多學點技藝,總是會有事情做。

第四種有關健康的問題。影響健康的因素,有身體的、環境的,也有心理的,假如因為環境不好,導致身體有病痛,可是心理非常健康,那還算是健康的人;但如果因此感到不幸福、痛苦,埋怨社會不公平,就是心理不健康。

在漢文裡,‘痛苦’兩個字通常連在一起,好像說會痛就會苦。事實上,痛是生理現象,苦是心理現象,痛不一定會苦。心理不快樂、不平衡,所以會苦,可能連帶也使生理機能害病;而有的人雖然身體不好,但是心理很健康,這樣的人不會影響自己的生命質量,也不會影響他人的;如果身體健康,心理卻不平衡、不健康,就會影響到自己,甚至連累到週遭其它人。

第五種是生死問題。凡是有出生,就注定必然會死亡,如不能面對這個事實,便是生命中最大的關卡;如果能將死亡視為永恆時空中的一個片段,死亡並不等於生命的中斷,而是另一個起點的開始,並是充滿希望的另一個起點,就不會成為關卡了。

是不是所有人都公平?

結的好緣越多,我們所得到的福報越好;

結的惡緣越多,所得到的惡報也就越多,

如果相信這一點,就可以理解到:

所有人實際上都是公平的。

世界上是不是所有人都公平?同一個家庭裡的兄弟姐妹,是否得到父母相同的對待?夫婦生活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兩個人食量是不是相同?其實我們都很清楚,人生在世,絕對不可能完全平等。

曾有一個母親帶兩個女兒來見我,大女兒長得很漂亮,二女兒長得很丑。她的二女兒對我說:‘師父,我的母親不公平,把我生得這麼丑,把我的姐姐生得那麼漂亮!’她的母親則說:‘我是被冤枉的,你本來就丑,跟我有什麼關係?’

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有的家庭全部罹難,有的只留下一個人。我到災區慰問,有一位先生問我:‘師父,佛教不是講因果嗎?可是我和家人一生從沒害過人,為什麼會家破人亡?’

有位法師曾說過,假如你願意相信,我們人有這一生、有未來生、也有過去生,就不會認為生命不公平。我們在這一生以前,曾經也有生命的過程,在過去生之前,尚有許多的過去生;這一生,只是生命過程之中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非常短。而從這一生到未來生,如果不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到天國,一定還會轉生為人,或者是投生到其它眾生道去。

這就像是我們過去生借了債、欠了錢,這一生要償還,這一生不還,下一生還是要還。或者我們過去生中,曾與其它人結緣,結的好緣越多,我們所得到的福報越好;結的惡緣越多,所得到的惡報也就 越多。如果相信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理解到,所有人實際上都是公平的。

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在過去生許了願,願意用自己所有的資源,包括健康、生命、財富等等資源來幫助人,而且願意生生世世奉獻,這是發菩提心、菩薩願。從大乘佛法講,發菩薩願、菩提心的,都是從凡夫開始。凡夫在這一生或過去生髮了助人的願,可是轉生之後,記不得過去曾經發的願,而願的力量,還是持續到這一生來。所以有一些人受苦受難來幫助其它人,自己覺得不公平,事實上這是他們自己發的願,但是忘掉了。

我有一個在家弟子,當年生孩子的時候難產,必須剖腹,孩子生出來以後非常難帶,病多且常常吵鬧。他的母親跟我講:‘師父,這是討債鬼,我不知道過去世欠了他多少?’

‘錯了,這是小菩薩,你也是菩薩。’我說:‘小菩薩是來度你的,是來成就你修忍辱波羅蜜,成就你能夠有更多的慈悲心,所以是菩薩;而你過去世發了願,要度眾生,而且是度難度的眾生,所以是大菩薩。’

擔心,多餘的折磨

當我們遇到各種困難,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時候,

如果懂得佛法、相信因果,就不會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

釋迦牟尼佛的佛法,是要我們得到兩種利益,第一種叫做‘現法樂’,也就是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我們身在哪裡,只要用佛法就能得到平安、喜悅,這叫‘現法樂’。

第二種是‘解脫樂’。所謂解脫,是指從煩惱中釋放、從生死中出離,進而得到解脫。若從廣義地去解釋,不一定涅槃之後才得到解脫,生活之中,只要運用佛法的方法和觀念,一時間不受煩惱的困擾,就是一時間得到解脫。

當我們遇到各種困難,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時候,如果懂得佛法、相信因果,就不會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有一次,一位居士為我開車,他的駕駛技術很好,車開得很安穩,但是在途中遇到一輛飛車,差一點被撞到,還好他反應很快,趕緊閃躲。當時全車的人都在尖叫,但他們看我沒反應,於是問我:‘師父,您看到沒有啊?您怎麼不怕啊!’

‘怕有什麼用!已經撞到了,怕也來不及;沒有撞到,也已經過去了,還需要驚怕什麼呢?’

小心謹慎是需要的,擔心恐懼是多餘的。前年(二○○三年)底,我到了以色列,當地經常發生巴勒斯坦激 進份子的恐怖攻擊事件。我在那裡有一位弟子,我問他:‘你們生活在這裡,覺得恐怖嗎?’他說,隨時隨地都可能遇到自殺炸彈的攻擊,所以經常生活在恐懼之中。我告訴他不必恐懼,‘並不是每一個以色列人民都死於恐怖事件,在醫院病死的人,反而比在恐怖事件中死亡的人數更多,對不對?’他說:‘是。’

幾年前,台灣曾有一架飛機在空中發生爆炸,但幸運地只炸了一個洞。當時飛機上所有乘客都非常恐慌,因為人在半空中,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其中有位乘客剛參加完法鼓山的禪七,就跟大家講:‘緊張沒有用,大家趕快念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就沒事了。’他自己念觀世音菩薩,全飛機的人在緊張之中,也跟著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像喊救命似的。結果,飛機平安地降落在機場。

其實,念佛也好、念觀世音菩薩也好,或者是禱告你們所信仰宗教的神,也都有用,那能使我們的心一時間安定下來,不致於那麼恐懼,就可以比較平安。如果大家心有恐懼,以致張惶失措、盲目逃生,那飛機上的乘客可能就麻煩了。

我們出生的時候,大致上就注定了什麼時候會死亡、在何種情況下死亡,這是因果。不必擔心死亡,擔心是多餘的折磨。沒有錯,我們隨時都可能面臨死亡,但是死亡沒有臨到之前,不必擔心;果真臨到的時候,擔心也沒有用啊!

一時超越,一時得解脫

我們應盡力避免發生不愉快的身心狀況,但是不必擔心,

如果能這樣,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如果能這樣子,就能從危險、煩惱、痛苦等種種關卡超越過去。

另一個例子,也是一位太太,檢查也是癌症末期,醫生判斷她只剩下二、三個月的生命。我告訴她說:‘醫生告訴你沒希望了,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不要等待死亡,也不要恐懼死亡,你就發一個願,好好運用剩下時間修行佛法。’

她問我怎麼修,我告訴她,只要拿著念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意思是無量的光明,也是無量的壽命。你一邊養病、一邊念佛;念佛時不需出聲,默默地想:我跟阿彌陀佛在一起,阿彌陀佛是無量的光明,我的生命在光明之中;阿彌陀佛是無量的壽命,我念阿彌陀佛,就是念的無量壽。念佛心是佛,我跟佛在一起。’一直到現在,這位太太都還活得好好的。

中國禪宗講‘見佛性’、‘即心即佛’、‘即心是佛’,意思是說,如果能夠見到佛性,我們就會有智慧、有安全感;又說‘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意思是說,每天早上我們跟佛一同醒來,晚上和佛一起同眠,我們從沒離開過佛,佛也不曾離開過我們,所以,平常念佛也好、念觀世音菩薩也好,佛菩薩是經常和我們在一起的,這樣子,我們還會不平安嗎?

至於如何體驗到跟佛菩薩在一起呢?佛講的道理之中,除了因果之外,還有因緣法,了解因緣法,就能真正體驗到佛說的法,體驗到佛說的法是什麼,就等於自己見到佛。《阿含經》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緣起,即是說我們的生命是由因緣所產生的。

第一個最早的‘因’是‘無明’,就是愚癡、沒有智慧;因為愚癡、沒有智慧,所以有自私的我執,因此造了種種的惡業和有漏的善業。造了各種的業後,於是有‘緣’的事實。‘緣’出現以後,我們又繼續造業,而造業之後,就要受報。在造業、受報的因果之間,我們不斷地出生、死亡,在生和死之間,我們受種種的苦難之果,又生起種種的煩惱,製造種種的業因。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有無明、有愚癡;發現自己有煩惱、有痛苦、不快樂,就告訴自己:‘我們不需要自討苦吃、自尋煩惱。我們可以沒有煩惱,可以不要恐懼、不要憂慮。’

我們應盡力避免發生不愉快的身心狀況,但是不必擔心,如果能這樣,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如果能這樣子,就能從危險、煩惱、痛苦等種種關卡超越過去。若能一時間超越,你就一時間得解脫;若能常常超越,乃至永遠超越,你就是常常解脫、永遠解脫的人,就是能超越生命關卡的人了。

如何達到解脫

中國禪宗所說的‘悟道’或‘明心見性’, 指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受環境、自己身體狀況的影響, 而活得很快樂、很自在,這就是菩薩的解脫。

佛教具有三種功能,第一是信仰的,第二是生活的,第三是原則的,這三種功能都有理論的基礎和實踐的方法。

首先說信仰的功能。所有宗教都重視信仰,比如久旱未雨、發生流行的疾病、遇到危險的困難,很多宗教告訴人們用祈禱、禱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佛教也同樣重視信仰,比方有人希望求長壽,就念‘藥師佛’;希望平安,就念‘觀世音菩薩’;希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念‘阿彌陀佛’。

其次說到生活的功能。學佛人可以隨時運用佛法,調整日常生活中的觀念和行為,得到安身、安心的效果。例如當我們遇到了困擾,可能會產生憤怒、憂愁的情緒,佛教徒如何運用佛法,去處理這些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遇上無可奈何、啼笑皆非的事,或蠻橫不講理的人,當下不能做任何事,就念‘阿彌陀佛’。至於這樣是不是能把問題給解決呢?不一定,但至少自己不會那麼生氣。

再說到原則的功能。身為佛教徒,有許多事必須做,也有許多事不能做,這當中的標準就是原則。一個信仰佛教的人,首先不能殺人;第二不可以做強盜土匪;第三不可以有混亂的性關係;第四不可以用言語去傷害人、欺騙人;第五不可以酗酒、吸毒、賭博,這些原則也是最基本的生活規範。

因此,做為一個佛教徒必須具備三種條件:虔敬的信仰、調心的方法,以及道德的生活標準。

佛法最深的目的,是要我們從生死中解脫。生死的解脫有兩種不同狀況,一種是這一生結束以後,再也不到娑婆世界來投生,從此不生不死。這是一種解脫,也叫做小乘的涅槃。

另一種是大乘菩薩的解脫,是從對生死的恐懼得自在、從對生死的煩惱得自由。他們既不戀生死,亦不畏生死,在此生結束以後還是會到人間來,跟眾生生活在一起,來度煩惱生死中的眾生,這叫做大乘菩薩的解脫。

中國禪宗所說的‘悟道’或‘明心見性’,指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受環境、自己身體狀況的影響,而活得很快樂、很自在,這就是菩薩的解脫。我們的生命看起來有‘我’,事實上這個‘我’是五蘊的臨時組合,隨時都在改變之中。如果能體驗到我們的自我,只是一個臨時組合的假我,我們就不會有煩惱,既然沒有煩惱,就是解脫了。

至於如何達到解脫?那就要修行,而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習佛法。學佛的人,一定要相信釋迦牟尼佛,同時要參加修行佛法的團體;而進入佛門的做法,就是三皈依。佛說:‘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念一次,就有一次的功德;常常的念,自然就會用佛法來幫助自己、幫助他人,也就不會墮落、恐懼了。

佛法,又叫做安心的法門,心安就有平安。如果自心不平安,而希望環境平安,那是永遠不可能的;如果自心平安,自然不會受到環境現象的影響了。

祝福大家永遠平安。  

來源:佛弟子文庫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1 12:3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