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2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彰化縣人文古蹟-彰化縣 彰化西門福德祠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3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彰化西門福德祠

類別:古蹟  級別:縣(市)定古蹟  種類:寺廟

現況地址:彰化縣彰化市富貴里中華路243號

指定理由:神龕上懸有乾隆46年(西元1781年)的「福溢通濟」匾,與光緒7年(西元1881年)的「萬福攸同」匾;中堂兩側的山牆上,各嵌有木質碑記,分別是「大西門重建福德祠碑記」與「大西門重建福德祠捐題芳名碑記」,這些不僅是具有歷史價值的古文物,也是研究該祠相當重要的史料。


簡介

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設置彰化縣,縣治位於今彰化市區。雍正12年(西元1734年)知縣秦士望認為邑無城池,難以保障官署人民的安全,乃效仿諸羅知縣周鍾瑄的做法,於街巷外遍植莿竹,並設東、南、西、北四城門,四周鑿深溝為城濠,做為彰化縣城的防禦工事。

乾降51年(西元1786年)林爽文事件,莿竹遭砍伐殆盡,乾隆60年(西元1795)陳周全事件,使彰化縣城再度遭受破壞。嘉慶2年(西元1797年)知縣胡應魁依原址栽植莿竹,又在四座城門增建城樓,然因土質鬆軟,又常發生地震,經過十餘年後,城樓多半已傾頹。

嘉慶16年(西元1811年)知縣楊桂森率先捐俸,士紳賴應光等人倡議捐銀一萬五千元響應,遂庀材興工。職員王松等人認為土城易坍塌,倡議改以磚城較為鞏固,彰化城於嘉慶16年(西元1811年)興工,至嘉慶20年(西元1815年)完成。彰化縣城設有四個城門,東門為「樂耕門」,西門為「慶豐門」,南門為「宣平門」,北門為「拱辰門」。

西門福德祠建於何時,並無史料記載,僅知西門福德祠曾於乾隆46年(西元1781年)由鄉紳重修,據悉當時建築規模已具備有正殿及拜殿。道光28年(西元1848年)彰化大地震,造成正殿受損,隔年(西元1849年)由西街信士陳庇修建正殿。

光緒7年(西元1881年)西門福德祠重修,由總理陳上流倡議,並邀請宗親陳振聲、陳春煙及何秋華、余上論等人重修西門福德祠,將正殿增高,拜殿及廂廊依舊制修復。

西門福德祠內有乾隆46年(西元1781年)由西街信士所獻「福溢通濟」匾,正殿兩旁有「大西門重修福德祠碑記」及「大西門重修福德祠捐題牌記」二塊木製碑文,詳實記載光緒7年(西元1881年)重修時的史料,為西門福德祠的重要文獻資料。正殿神龕前有一座石製香爐為道光16年(西元1836年)由信女黃門沈氏所敬獻。

日治時期,兩耳房空間陸續遭民間占用,僅剩中堂及拜亭等祭祀空間,民國37年(西元1948年),由張鉗、黃聆、林金淵等人主事,募款修建中堂及拜亭,民國53年(西元1964年)再重修中堂及拜亭,民國74年(西元1985年)11月27日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79年(西元1990年)因中華路拓寬工程需求,部分廟地被徵收危及拜亭,隔年配合道路拓寬計畫決定向後平移並墊高拜亭,同時整修中堂。民國86年(西元199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暨<<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修訂後指定為縣定古蹟。

(彰化縣文化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30 06:0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