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3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64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尋師和問道:從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體會水到渠成
「如何尋師問道?」、「怎麼樣才算是明師?」類似的問題,多次在課堂上被問及。面對這些問題,腦海泛起十多年前在一次講座中,我曾問法師:「如何找到老師來學習佛法?」當時法師直答:「時候到了,自然出現!」至今言猶在耳。
那麼,要到甚麼時候老師才出現?原來還要視乎自己的心。
現代社會資訊發達,流通快速,一按手機,即見大量心靈、佛學等資料和課程。然而,甚麼樣的課程、甚麼老師,才會相應不同程度和背景的學佛尋道人?
自古以來,有不少雲遊參學的事例。其中廣為人樂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記述善財童子參遍下同背景的善知識,包括有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子、童女、仙人、天女、婆羅門、長者、醫師、船主、國王、佛母、王妃、企業家、開香鋪的老闆、家庭主婦、藝術家、數學家、妓女、青少年等。最後在普賢菩薩道場,證入無生法界。
主客互融的參學
善財的堅毅心志和閱歷,令人欣羨不已,更是觸動人心,鼓勵我們求索善道的意志。整個過程揭示出行菩薩道的種種考驗和得著。大家可參閱《華嚴經》〈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參訪對象的生活閱歷和背景不同,經中描述五十三個場景,處處鮮明:有深山流水森林的自然環境,有家舍樓房的裝飾,亦有煩擾的街頭市集。來自不同地方的五十三位善知識,他們與善財童子的對話生動有趣。當我閱讀五十三參時,產生了看科幻小說的奇想和樂趣,連睡夢中也如身入其境。
若論修學的態度,善財童子為我們示範了不退轉的意志。同時,童子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不會因善知識的外相和訓誡方式而生起對立或排斥的心。這也是求道者值得深思的地方。
道從生活中體驗
道在生活中。生活中的人、地、事物都能展現智慧。善財參訪各行各業的人物,標誌著人人皆有來自其本質的生命情調。看似平平無奇的人物,實際是祟高人格的展現,無分富貴或貧賤身分。因為生命品質之高低,取決於每一個人的心靈高度。
道不在空談
道在哪裏?筆者認為談經論道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實踐和體驗。以一段話來形容,就是由概念到實踐,再發展到生命品質的轉化。
善財童子的尋道過程,是學佛人依止善知識的例證,我們從中看到一條通過各種法門修證而契入「無礙法界」的路線。
道在當下時空顯露
學道的確是百感交集的過程,或許孤軍作戰、或許有善知識同行。尋師問道,各有自已的歷練。
前人尋尋覓覓的經驗,可以鼓勵自己的意志,以高山仰止的心態來推動心靈境界,以實踐來營造生命情調。
我們可以經常問,我們所追隨的人,能啟發自己學習的動力、或只能提供甜食?
有些人只靠媒體和書籍聽聞佛法。有些人則喜歡親到道場,在靜穆的氣氛和環境中,暫時回到寧靜的心境,感受「道」的氛圍和營養自心。
無論以那一種途徑學佛,你或多或少都已有了求道的心。我們要珍惜這份因緣,鼓勵自己持續上進、學習、體會和吸收。這樣,水到自然渠成。水不到,有渠也是徒然!
來源:佛門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