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2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莊子講了“渾沌開七竅”,他究竟在隱喻什麼呢?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9-26 00:22: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莊子講了“渾沌開七竅”,他究竟在隱喻什麼呢?


《莊子》內七篇的結尾處講了一個看似憂傷的故事——“渾沌開七竅”。在闡發了“逍遙遊”的境界、“齊物論”的主旨、“養生主”的修養要領、“人間世”的處世之法、“德沖符”的聖人之道和“大宗師”的真人思想後,莊子在最後一篇“應帝王”中把落腳點放在了治國之術上,指出一個合道的人治理國家,對民心民情、萬事萬物應採取“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勝物不傷。如果違背了這一法則,必然會帶來某種損害。

要探討莊子為“渾沌開七竅”這則故事賦予的寓意,首先需要對故事的文本進行寫作架構上的分析,找出字句之間的關鍵節點和內在邏輯。莊子的原文如下: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1、“混沌開七竅”故事的文本架構

關於此故事,文本的架構和敘述並不複雜,從中我們可以理出這樣幾條解讀脈絡: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忽分別為南海、北海的帝王,渾沌為南北間中央之地的帝王。三位帝王空間上的位置關係,是解讀本故事的基本前提。

“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倏忽兩位元帝王時常需要相互往來,他們發生交集的地方正是渾沌的中央之地。此處的關鍵字是“時相與”。莊子在文本中沒有解釋倏、忽二帝互相往來的原因,只是對此事進行了客觀的描述,這也為解讀本故事做了留白處理。

“渾沌待之甚善。”字面上看,此處是在講渾沌待倏、忽二帝很好。但若聯繫上下兩句讀,會發現此處的主語是倏、忽二帝,而不是渾沌。三句聯結起來讀,即:倏、忽二帝經常在中央之地相遇,渾沌對他們很好,於是二位帝王想要報答渾沌的恩德。這裡的潛臺詞是,倏忽、二帝覺得渾沌對他們好,所以才想要去報答他,而非混沌主觀上的、異於他人的優待。“善”,表達的是主客之間的關係狀態。

“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倏、忽因為感覺受到了渾沌的優待,所以計畫(謀劃)去報答渾沌的恩德。作為整句的關鍵,“謀”字體現出了明顯的主觀性、意圖性。這也為渾沌最終的死亡結局埋下了伏筆。

“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這句話是在講述倏、忽二帝通過彼此謀劃後,得出來的報答混沌的思維邏輯。他們認為,世上人都有七竅可以看、聽、吃、呼吸,只有混沌沒有,於是決定為他鑿出七竅吧。“此獨無有”句,既體現出了混沌和倏、忽二帝形體上的不同,同時也含有倏、忽二帝對混沌的悲憫、哀歎的情緒。他們認為善待混沌的方法,就是為混沌開七竅,使他變得同自己一樣。在這裡,“善”又一次成為對主客體關係狀態的表達。

從倏、忽二帝主觀地認為混沌對他們態度是“善”,到他們主觀地認為自己對待混沌的方式也是“善”,在兩次主觀的推動下實現了為混沌開七竅的行為,最終卻導致了混沌的死亡。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每日鑿一竅,七日開七竅,然後混沌死去了。整個故事到此戛然而止,《應帝王》和整個內七篇的文本也在這裡完成了敘述。莊子沒有寫混沌為什麼在開七竅之後會死去,更沒有在混沌死去的過程、死後的狀態等問題上著過多的筆墨。這些沒有敘述出來的言外旨,為反思和評判倏忽二帝為混沌開七竅這一行為的意圖提供了極大的自由空間。

因背道而帶來的損害究竟指什麼?是治理者本身受到傷害,還是被治理者受到傷害?“渾沌開七竅”的故事,便隱喻了以上問題的答案。

2、倏忽、混沌的人物形象設定

作為《莊子•內七篇》的結束語,“混沌開七竅”的故事必將承載著莊子道學思想中的某種指向。通過以上對文本的拆分,可以整理出莊子對倏忽二帝和混沌的形象指定,並可從中挖掘出莊子的道學意向:

(1)倏忽二帝是完美的人的形象。他們有七竅可以視、聽、食、息,借用生理感官以獲得自身的存在性;他們居住在南北兩極,經常需要互相交往和物質交換;他們具有人所具有的感情和禮節,懂得知恩圖報;他們具有是非、善惡、美醜等觀念上的分別,且致力於對“善”的觀念認定和行為追求。

(2)混沌是和倏忽二帝完全不同的形象。他沒有具體的面目,不依靠感覺對外界進行判斷;他居住在中央之地,是南北倏忽二帝相往來的交匯點;他只懂得施予,未曾求過回報;他在遇到傷害時也不曾拒絕,更未傷害他人,具有應而不拒、善而不傷的特點。

在將莊子的文本進行拆分重構之後,倏忽和混沌的人物形象也有了鮮明對照性。很顯然,倏忽二帝屬於道家哲學中“有”的概念體現,有情、有欲、有善惡、有執著……這一切特點可總結為“有為”;對照之下,混沌則屬於“無”的概念體現,無情態、無分別、無不應……這一切特點可總結為“無心”。在此基礎上,附加在倏忽、渾沌言行上的道學隱喻解讀空間,也將逐漸豐富起來。

那麼,通過以上分析,你對“混沌開七竅”的故事是否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知呢?

(道音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一路好走,寶珠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5 15:1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