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1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莊子闡述人間是非根源的三個故事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0-26 00:26: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莊子闡述人間是非根源的三個故事

       南華真人莊子是一個寓言家,他常常把人世間的許多哲理放到故事中作解讀,每個故事的結局總能令人發省。翻閱莊子寫下的這些故事,會發現其始終著意於“大”“小”兩個字。以大視小或以小視大,因為彼此間存在視野差距,所以總會造成許多是非與誤解。為了解釋清楚何為大小,莊子曾寫下三個非常知名的故事:


       《莊子》全文開篇寫了第一個故事——“逍遙遊”。故事的主角是一隻可以展翅九天的大鵬,它為了完成鯤鵬之化並達到“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境界,不但歷盡萬千艱辛,更成為很多小鳥口中的笑柄。原文中寫道:“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意思是說,我激起全身的力量也不過能飛到樹頂的高度,最終還是擺脫不了大地的控制,那飛到九萬里的高度又怎麼可能實現呢?

       故事讀到這裡便已明白莊子的用意,他是在借鳥之大小來說明人們總是慣於以小我的思維去猜度大人大志,因為認知上存在局限,所以以此之道去解彼之理,往往是行不通的。


       正如太上道祖在《道德經》第五章寫下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千古名句,這句本意在闡述大道為公的話,卻在後人的理解人變了味道。從字面意思上看,老子仿佛是在詛咒天地的殘暴和富人的不仁,認為他們把人間百姓都當成是豬狗一樣看待。在對道學有所瞭解後,便知道以上只不過是人們自以為是的誤讀。老子在此處意為表達大道生化萬物時的公平、公正,天地是至道的象徵,它們不會因為自己的私情而對天下萬物有所偏愛、有所憎惡。那些能夠參悟大道之理的人們,在道教中稱其為“聖人”,聖人是在按照大道的法則為人處世,所以他也不會因為一己私情而對人間百姓產生偏袒。天地與聖人都是“大”的象徵,豈是個人私情之“小”可以妄自猜度的呢!

       為了進一步說明以小無法視大的問題,莊子又在《秋水》篇中借河伯之口自述了小我所能實現的覺悟過程。其言,河伯借著漲水的時機而大有洋洋自得的態勢,以至於無視天下萬物。直到川流入海後才發現,曾經的自以為是在汪洋大海面前竟顯得如此卑微。莊子要告訴我們的是,大與小是需要對比的,唯有先具備更高的眼界,才能從小我之自得中跳脫出來,進而去完成對既有人生的超越。真正的人生,並不存在孰大孰小,而只在於我們能否認知到自身的局限和不足,此為由鯤化鵬的前提。


       在大自然的演化中,人類掌握了思考的技能,並開始主動去反思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猶太人格言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這並不是在阻止人類的自我思考,而是指出人們真正的愚昧在於從來無法超越自我的視角去認知萬物。大鵬不會在乎麻雀的嬉笑,也不會在乎人間的歆歎,只因從它飛翔的高度上望下去,萬物皆是泯然。只有對自身實現超越,從對物質的依戀中和對自我的執迷中解脫出來,才能進一步站到更高的認知層面上去看世界。河伯對當初小我的反思,恰恰是成就今日之大的初始。這是修行要實現的第一層超越。

       但超越之後呢?如果只是片面地想要成其大,那麼在大之後還存在更大,何處是盡頭?成為人間至大至尊,這並不是道家人的追求。莊子的故事雖然在說明人世間萬物大小有別,但並非是要鼓勵人們舍小而成大,其意在告誡眾生莫用小我之心思忖他人的大行,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合於自身之道。不論是大是小,若不能認知到齊一之道的妙處,終究還是會被執迷的心性困束,無法實現真逍遙。


       道教認為,天地間萬事萬物(包括人間社會在內)都有其本身的運行法則,使萬物各歸其法度,這是道之使然。萬物有序,便是合道。所言之“有序”,是指一切事物都能各安其位,彼此不會做出越俎代庖的事情,更不會以自己的視角去對他人的行為妄加猜度和評判。修行人稱此“妄”為魔障。我們每一個人都身在魔障之中,甚至當心中升起了妄想、妄欲,往往也很難認識到已經僭越了本分。天地無情、無性,其只遵循著陰陽有度、物極必反以及因果使然的道理,把萬物自身所生成的果報最終又返還給萬物。除此外,它並不會在乎世間人的肆意評斷。能夠在人世紛雜中得到一顆安穩的心,這才是修為的體現。

       天地縱然“不仁”,但並非不知善惡。我們常言之善惡,本質上是在以人類的文明認知為思考問題的出發點。若是以人間社會的善惡標準去界定天地自然的因果迴圈,這便是在以人道猜度天道,甚至妄圖以人欲來代替天理,必然是不可取的。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試圖以部分來規定整體的法則,則走進了以偏概全的歧途,歸根於底仍然逃不出小大對比的範疇。


       那麼,究竟如果做,才能超越對大小之境的執念呢?莊子又為我們講了“子非魚”的故事:

       莊子和惠子站在橋上看魚兒在水中嬉戲,莊子說他能感知到魚兒的快樂。惠子則質問他,你又不是魚如何能知道魚兒的快樂。莊子反問,你又不是我,怎麼能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呢?在這則故事中,魚兒到底是否快樂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作為岸上的觀賞者,莊子已經進入到了與眼前自然相合為一的情態中。他不需要去思考孰大孰小、誰人誰魚的現實問題,而只是用心在體味感知到的一切情與景。生命的真諦本是一場體悟,是把自然宇宙與心中天地相互聯結,使天人之道與自我之道相合為一。若能與萬物同悲同樂,世上還有什麼能拘系身心上的逍遙呢?

       莊子已然入道,惠施卻還執拗於是非對錯!而對於生在凡塵的你我來說,雖然人人都渴望成為超然物外的莊子,最終卻總會變成充滿執念的惠子。更甚者,尚有許多人難以企及惠子的高度,卻還要譏笑莊子的瘋癡。若只是以小笑大,尚有情可諒,因為道本不分大小,能明見自我之道、能安於自我本分,這便是修持。相反,若一心只是妄揣他人,不懂得內省自身,終歸會把自己變成莊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人生短短數十載,連自己都沒有活明白,實乃一大悲也!

(龍虎法脈)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一路好走,寶珠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1 00:0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