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02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88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什麼樣的祖先才能保佑你?
祖先,我們也稱為“家先”,多數人可能都經歷或聽說過因家先作祟而引起的各種詭異之事,也有人認為家先會懲戒後世純屬無稽之談,其實翻檢歷代道書文獻就會發現:家先與陽世眷屬之間其實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
一人作惡,殃及先祖後世
我們每個人都與“家先”之間有密切的關係,後人的品行善惡會對“家先”造成重大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歷代道書反復強調“一人作惡、殃及先祖”。
《洞真上清青要紫書金根眾經》載:“輕泄非真,罰以神兵,長役幽泉,七祖受累,萬劫不原。”
《無上秘要》云:“凡經師之受盟物,當施散於寒窮,救貧病之急厄,拯山川之餓夫,營神靈之公用,若私割以自贍,貪溢以為利者,則經師之七祖受長考於地獄,身入風刀。”
《周易參同契發揮》卷四:“金丹大道……遇人不傳失天道,妄傳非人泄天寶。傳得其人身有功,妄傳七祖受冥考。”
這些經典裡都提到了,子孫有過錯,會禍及祖先會在冥界受罰,這些不當行為包括私貪盟物、妄傳真經等,均為道門科律之大忌。
一人有道,恩澤種親
一人有功德而惠澤宗族,這種說法在歷代道書中屢見不鮮。具體說來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先世有功,陰功垂澤惠及後嗣;二是一人修道有成,可令神祇免除冥境中先祖勞役之苦。
前種情況多見於魏晉六朝道經中,如《真誥》卷十二〈稽神樞第二〉:“……子七世祖父許肇、字子阿者,有賑死之仁,拯饑之德,故令雲蔭流後,陰功垂澤。”後種情況則多見載于唐宋道經中,如《靈寶領教濟度金書》記載:若能慕道行章奏之法可“絕三災九厄于陽華,超九祖七玄於陰沉。”
由此可見,這裡已由先祖對後嗣的恩澤逐漸轉為後嗣對先祖的追薦,凸顯了修行的重要性。
血脈相聯,親情相護
此外,古代文獻中還記載了有關死而復生的有趣案例,有些人在陰世中走了一圈又僥倖復活,究其原因多系先亡親人(如父兄之輩)援救,才得返陽世。這說明,在古人的觀念中,即使在陰森的冥界也有剪不斷的親情。
據《漢書•五行志》載,平帝元始元年二月,有個叫趙春的女子病死,死後的第六天,竟然從棺材裡出來,說是見到了死去的父親,父親說她年紀太小現在還不該死,賴亡親援手,得以重返陽世。
此外,冥界中的親情關愛,還體現在“家先鬼”替冤死的親人討還公道上,《冤魂志》中〈梁武帝〉篇談到梁開國皇帝武帝蕭衍亡魂托夢故吏虞涉,讓他警告陳公(霸先)切勿篡殺其孫敬帝蕭方智,試圖挽救危難中的蕭氏梁朝。
宗親反目,冥界控訴
與前述親情相護的說法相反,史籍及道經中也有宗親悖目、赴陰世控訴的情況。《真誥》卷八〈甄命授第四〉雲:“小君說言:……周馬頭在水官訟其婿,引理甚苦。”這裡是說,周馬頭與女婿有過節,於是死後到陰間向執掌生人罪過的“水官”投訴。《冤魂志》也有死去的父親因憤恨兒子怯懦貪財、縱容惡鄰,而親手將兒子勾魂索命的記載。此外,《唐太宗入冥記》也談到唐太宗因玄武門兵變、殺害同胞兄弟建成、元吉,二人死後控訴,閻羅王令召太宗生魂入地獄責考。
由此可見,“家先”也有善惡良莠之分,既可護佑後人,也能為禍殃及後嗣,此外,還有另一種情況:“家先”鑒於親情、召子孫赴冥界相聚,卻最終導致了家人死亡。此種雖用意雖好,然而結果卻始料未及。既然“家先”有可能會導致災厄 ,那麼陽人就必須採取措施加以禳解 ,典籍中也談及了相關的解決辦法,此篇暫不贅述,我們與祖先雖人鬼殊途,卻因血脈相承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作為修行人來說,更應明白其中的承負關係,修繕自身,為善去惡,方可陰安陽樂。
(龍虎法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