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衣服一定要洗?做錯這些事 讓毒素上身
新衣服多有甲醛、螢光劑等潛在毒素,穿之前最好先洗過。(Shutterstock)
新衣服拆封後,你在穿之前會洗嗎?毒物專家指出,如果直接穿,當心衣物裡的潛在毒素危害人體。而且多數人穿衣的錯誤習慣也容易讓毒素通過皮膚進到體內。
藏在衣服裡的4個「地雷」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毒物專家招名威回憶:一年夏天,他穿著剛拆封的新衣服外出,外面天氣悶熱,衣服很快濕透了。結果,他的皮膚開始紅腫發癢,然後越抓越癢,沒多久就出現紅斑。那次經驗讓他以後的每件新衣服都非洗不可。
新衣服一定要洗過再穿的理由,與衣物中潛在的毒素和髒污物質有關。
1. 甲醛
甲醛不僅會出現在新裝潢的房子、新家具中,也存在於衣服裡。
招名威解釋,衣服在印染時用甲醛來固色和防皺。已起化學反應的甲醛與纖維結合,固定在衣服材質上;沒被固定在衣物上的稱為游離甲醛。這些游離甲醛溶於水,如果沒有清洗就穿,就會溶到汗水中,間接被人體吸收而引發皮膚過敏、瘙癢、皮炎等症狀。
2. 螢光劑
螢光劑可讓布料增色、亮白、顏色更鮮豔,例如運動衣多使用了螢光劑。正常使用時,它的安全疑慮很低,但若有黑心廠商使用未經合法規範的螢光劑,就有安全問題。
因為螢光劑種類多,其中有些用於工業用途,若添加到衣服裡,容易讓穿衣者感到不舒服。例如,過敏體質的人會出現紅腫熱痛等肌膚不適的問題。如果不小心買到螢光劑含量高的衣物,沒有洗直接穿,或是長期穿且穿很多次才洗,可能通過皮膚吸收而引發過敏。
3. 染劑
在衣物標籤上常見深淺衣物不建議混在一起洗的警語,因為殘留的染料可能溶於水中,使淺色衣物被染色。如果衣服每次洗,水都會變色,代表這件衣服的染料是有疑慮的。
以牛仔褲為例,牛仔布料通過染色製成,難免會脫色。招名威指出,如果牛仔褲每次水洗都脫色,代表染劑「水溶性很強」,不易附上牛仔褲而被清潔劑、水帶走。當皮膚流汗時,汗水也容易把染色劑帶下來,並通過皮膚進到體內。家中若有這類每洗必掉色的衣物,建議直接丟掉。
4. 製造過程與物流時的汙染
不僅布料經過層層加工會殘留化學物品,在裁縫廠製成的衣物堆在倉庫或在物流過程中,難免有灰塵、病菌及其它髒污進入。
新衣有甲醛、螢光劑等潛在的毒物和髒污物質,最好洗過再穿。(Shutterstock)
皮膚、嘴巴和鼻子是毒物進到體內的3個管道。招名威表示,衣服跟皮膚的接觸面積很大,如果衣物裡的毒素含量很高,進入人體的劑量大,則會造成較大的傷害。
甲醛、螢光劑和染劑多由肝臟代謝,能增加肝臟代謝負擔。另外,兒童在咬衣服或玩具時,也會把染劑等化學物質吃下肚,有可能影響消化系統,造成腸胃不適、嘔吐或拉肚子。
「只是上述情況都不常見,仍以肌膚問題居多」,招名威說。以甲醛為例,甲醛屬致癌物,但前提是劑量要夠高,例如室內裝潢工作者長期吸甲醛的情況下才可能造成肝病變,因穿衣服而致癌的機率則非常低。
不讓毒素上身!從購買到穿衣別做錯這些事
從購買到穿衣,怎樣才能避免毒素?
● 少買鮮艷衣服
最好買材質為純棉、純麻,顏色為純色、淺色或素色的衣服,印染等製作工藝越少越好。並記得聞一下衣服的味道,若有刺鼻味可能是衣料中甲醛超標或是有其它化學物。
如今有紫外線燈或驗鈔筆可檢測衣服裡是否含螢光劑,但效果有限。因紫外光的波長約265至365,如果螢光劑的波長剛好在這個範圍裡可照出來,但其它波長不在此範圍內的螢光劑,上述工具就無法檢測。
貼身衣物及嬰幼兒用品的挑選,也建議以素色、印花圖案小的產品為主,儘量少買印花鮮艷、面料硬挺的產品。
招名威解釋,羊毛、棉、麻等天然材質都偏軟,一定要加人工纖維才會變硬挺。例如,棉和聚酯纖維的組成需要甲醛來聚合,甲醛可讓化學結構更固定。
同時,避免購買來路不明、太過便宜的衣物,因其衣料品質較有疑慮。
少買鮮艷衣物,購買前可先聞一下是否有刺鼻味。(Shutterstock)
● 新衣清洗後再穿
購買衣服時的短暫試穿,並不會有大問題。但凡是會接觸皮膚的布料商品,包括床單,使用前都要先用水洗過,以除掉大部分有毒物,尤其是貼身衣物。
如果是清洗不方便的厚重外套,可改在通風的地方晾曬數日,達到去除甲醛的作用。
● 常清洗衣物
衣服水洗越多次,衣料上的甲醛、螢光劑越少。因此衣服要常清洗,最好穿過一次就洗,避免穿很多次才丟進洗衣機。
● 運動衣、發熱衣不能當睡衣
有些人會將運動衣或發熱衣當睡衣穿,這是很常見的錯誤。
運動時穿的快速排汗衣,材質含有人造聚酯纖維及螢光劑;市售發熱衣幾乎為人造纖維製品,常見成分有嫘縈、聚酯、聚丙烯腈(壓克力)、聚丙烯酸酯等。
「人造纖維其實就是塑膠」,招名威提醒。睡衣一天至少穿6至8小時且天天穿,久了多少會有健康疑慮。
來源:大紀元生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