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3-3
- 最後登錄
- 2025-1-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92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26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田日產抱團也無用 全球汽車洗牌日德車系仆倒 | 點經撰文:陸一出版:2024-12-18 12:09更新:2024-12-18 14:56
2024年只剩最後10餘天,在這最後的日子,日本爆出一條驚人經濟新聞:本田與日產汽車將就業務整合展開磋商。將就成立控股公司、兩家企業納入旗下的方向推進協調。未來還將考慮加入三菱汽車。本田和日產將於近期簽署諒解備忘錄(MOU),今後將確定控股公司的持股比例等詳細內容。
本田和日產從3月開始探討合作事宜。8月開展全面業務合作,雙方就車載軟件及零部件的通用化等進行了協商。就在上個月,還傳出日產破產消息。 報道稱,至少有兩名日產高管證實,日產汽車正在到處尋找新的投資者,否則日產汽車將會在12-14個月內破產,因為預估賬上的現金只夠撐到那時候了,沒有新的投資人輸血就必死無疑。如今,本田和日產合併,走上枱面。
豐田、本田和日產汽車,是日本三大汽車巨頭品牌,外號「兩田一產」,曾經的巨無霸,將走入歷史。
日產早前已官宣將在全球市場進行了超9000人的大裁員,裁員比例高達20%,同時還出售了其持有的三分之一的三菱股權,以騰出現金流轉。但這些措施對於解決公司積弊深重的問題,都只是杯水車薪,日產汽車衰敗早有預兆。
根據日產汽車財報,其2024年上半年淨利潤大幅下滑近94%,僅為9.95億日元;到了第三季度,甚至轉為虧損,淨虧損93億日元。此前穆迪將日產汽車的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確認BAA3評級。惠譽同樣將日產汽車的前景調整為負面,確認「BBB-」評級。此外,日產已部分解除與法國雷諾集團(Renault SA)長達25年的複雜戰略合作關係。
對於日產的窘狀要梳理梳理清楚。其實,2024年前三季度,日產汽車的全球銷量為250.58萬輛,按年微增0.4%。單獨把最差的第三季度拉出來看,日產汽車的全球銷量為80.9萬輛,按年下跌2.8%。就算是最差的第三季度,日產汽車的銷量數據看起來也還好,也只是少了2.8%的銷量。但最致命的問題是,日產的淨利潤沒有了。第三季度,甚至轉為虧損,淨虧損93億日元。要從數據上說,這才第一個季度虧損,對於一家企業來說,這算什麼。但問題就在於,日產已經絕望了,他們很清楚這只是一個開始。
日產為了保住這個銷量,已經傾盡了全力,能做的全都做了,和對手狂打價格戰,把淨利潤直接打光了市場份額依然還在不斷蠶食。汽車行業有個巨大的特點,就是零部件的供貨價會隨着產量的提升而大幅下降。同一種車型10萬產量和50萬產量,那零部件的供貨價是完全不同的,且差異很大。
有些汽車廠寧願前期賠本也要衝銷量,還有些汽車廠銷量大了之後就理直氣壯的要求零部件供應商降價,就是這個原因。如果價格戰已經打到了極限依然沒能止住銷量下滑,那隨着產量下跌零部件的供貨價很快就會上升,進而導致價格失去優勢而銷量快速下跌,然後零部件成本繼續上漲,整個車企瞬間就會陷入死亡螺旋。別看現在是日產銷量微跌2.8%,而日產的投資人看到的是大廈將傾的前兆。
日產高管絕望的是整個燃油車行業的坍塌,讓日產沒有熬一熬就可以渡過去了的信心。日本豐田汽車三季度的財報顯示,季度銷售總額小幅上漲的情況下,當季季度淨利潤下降55%。比日產強但情況沒好多少。這個惡化的趨勢太可怕了。日本本田汽車也是一樣,三季度淨利潤暴跌61%。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來,包括豐田之在內,本田、鈴木和Yamaha等知名品牌幾乎同一段時間內爆出造假新聞。
在日本汽車全面撲街的同時,歐洲汽車也仆倒了。三季度,歐洲的賓利汽車淨利潤暴跌54%,大眾汽車淨利潤暴跌64%,寶馬汽車(BMW)淨利潤暴跌84%。為保現金流,德國大眾宣佈要關閉三家工廠,裁員幾萬人,並要求所有員工接受降薪10%,引發了員工的強烈反對,並宣佈舉行「警告式罷工」。
就日產一家虧錢,那可能是一家做得不夠好,但大家都虧錢,日產只是最差的那個而已,那日產就很難凝聚起信心。不僅是日產自己知道自己不行了,是所有同行都有一樣的危機。把錢投給一家新興企業還可以說是賭一把,投給日產這種又大又破的沉船有何意義呢?而類似的情況不僅出現在 「兩田一產」身上,還出現在了賓利、寶馬和大眾身上,BBA也是「全軍覆沒」。
在《德國停滯 · 一 |「德國模式」是否失靈?》一文中已經詳解德國汽車產業對德國經濟的影響,在日本的情況也是一樣,甚至更加致命。汽車是日本的支柱產業,直接就業高達554萬人,約佔總勞動人口的8%以上,而且普遍是高薪崗位,帶動周邊和服務就業崗位達千萬以上。整個日本的工業產值,有4成來自於汽車產業。如果日本汽車產業一蹶不振,日本整個經濟體會非常慘。這次,日本的汽車產業是重創,是一個巨大的提醒,反應的快還能有轉圜餘地,要是還頑固不化拒不改變,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豐田還是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如果本田、日產、三菱三家企業統合,銷量將超過800萬輛,誕生全球屈指可數的汽車製造商。但 在世界汽車產業中,美國特斯拉(Tesla)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正在威脅傳統的大企業,在技術和參與者兩方面,正在進行歷史性的結構轉型。
2024年11月,日歐汽車在激烈價格戰裏竭盡全力後依然沒能保住銷量的同時,中國汽車的銷量繼續衝高。1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242.3萬輛,按年增長16.5%,按月增長7.1%。今年以來累計零售2,025.7萬輛,按年增長4.7%。新能源汽車的產銷表現喜人,分別達到了156.6萬輛和151.2萬輛,按年分別增長了45.8%和47.4%。這一亮眼的增長不僅體現了新能源汽車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也標誌着電動化車輛在傳統汽車市場中的巨大潛力。
日歐汽車被擠壓的不止是中國市場,在全球市場都被擠壓,泰國市場中國汽車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10%,沙特和澳洲已經達到了15%,墨西哥和以色列甚至達到了25%,到處都是中國車。日本車還有一個更慘的趨勢是特朗普已經態度明確的保美國車了,日本車和中國車一樣被劃定為「外國車」,而美國市場是日本車目前最後的依仗了。
汽車作為重資產行業,隨着銷量的下降,單車成本會快速攀升,尤其是零部件供貨價的上漲會進一步壓縮單車利潤空間,進而導致價格優勢喪失,反過來又加劇了銷量的下跌,如此循環往復。德國車、日本車都正在經受考驗。他們必須清醒認識,傳統汽車製造已經翻頁,他們必須自身求變,不然只能被市場淘汰。「兩田一產」、 BBA都是傳統燃油車時代的符號,也該低下高貴的頭顱,看清楚腳下的路了。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8 ... utm_medium=referral
=============================================================
從數據造假,就已經埋下如今的窘境。經濟泡沫,獲利減少,就開始從源頭減少開支。然而紙包不住火,真相新聞不斷爆發,會有好結果嗎?
幾年前,撤除台灣裝配的生產線,廣告詞出現:與日本同步流行,不就是間接告訴世人,日本國內已經撐不起集團營利,連台灣那麼小的市場,也要錙銖必較,大勢前景一片逆勢?今日合併不也是做最後的一搏,希望能有重振的一天?
台灣呢?經濟上有沒有任何的長進?台積電被政客鬻賣給美國,現在連聯電也要,掏空台灣產業有目共睹,台灣人民還天真自以為美國對台灣沒有企圖?
日本不也是如此?面對大環境,都還要想方設法,救亡圖存,把台積電搞去變日積電,而台灣人民還天真自以為日本對台灣沒有企圖?
日本汽車集團們,謀合以救存亡,台灣政客們是否是看清逆勢,配合外人分食,在離去前做最後的一撈,留下爛攤給最善良的台灣人民?悲哀!
狗吠火車,了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