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8-10
- 最後登錄
- 2025-1-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284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675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主要影響脊椎和骨盆關節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發在20到40歲的男性,在臺灣的盛行率約為0.1至0.4%。
55歲黃先生,十多年前開始飽受下背痛之苦,尤其清晨睡醒時最嚴重,直至午後才緩解,經多年來四處求醫,診斷為僵直性脊椎炎。幾個月前,疼痛從頸部延伸到下背部,伴隨雙側肩膀及左側髖部疼痛,醫師透過X光檢查發現,黃先生的雙側薦腸骨關節已完全融合,脊椎從頸椎下段到腰椎也有脊椎黏合情況。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20至40歲男性 嚴重恐成竹節狀脊椎
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陳昭宇說明,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主要影響脊椎和骨盆關節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發在20到40歲的男性,在臺灣的盛行率約為0.1至0.4%。隨著病情進展,脊椎的運動範圍可能會逐漸減少,導致脊椎的僵硬和變形,最終可能出現脊椎融合的情況,形成所謂的「竹節狀脊椎」。
此外,部分病人可能會出現其他關節(如髖關節、膝關節)的炎症,或因著骨點發炎導致腳後跟痛、胸痛、膝蓋附近疼痛,甚至影響眼睛(如虹膜炎)、腎臟(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心臟(無症狀且輕微的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或傳導阻滯)、肺臟(上肺部纖維化)等器官,可謂是全身性的疾病。
X光、MRI加抗原檢測輔助 有助診斷早期僵直性脊椎炎
陳昭宇解釋,診斷僵直性脊椎炎通常依賴於臨床症狀、病史及影像學檢查。醫生會詳細詢問病人的症狀及家族史,並進行身體檢查。X光檢查能看出薦腸骨關節和脊椎的變化,是診斷僵直性脊椎炎最主要的方法,但早期階段的疾病可能無法檢測出異常。磁振造影檢查(MRI)檢查則能更早期地檢測到關節及骨頭的炎症變化。此外,HLA-B27抗原的檢測也有助於診斷。
類固醇抗炎藥、生物製劑 加上運動改善生活品質
陳昭宇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主要以控制症狀和改善生活質量為目標。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是常用的初步治療藥物,能有效減輕疼痛和炎症。然而,對於病情較重的病人,可能需要使用生物製劑(例如TNF-α抑制劑)或者標靶治療(小分子製劑)來控制病情。
此外,除了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因其有助於維持脊椎的靈活性和功能。定期的運動和良好的姿勢習慣對於病人的長期管理至關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