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3-6-28
- 最後登錄
- 2025-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3
- 閱讀權限
- 120
- 文章
- 1123
- 相冊
- 1
- 日誌
- 19
![Rank: 12](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2](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2](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狀態︰
離線
|
近期關於電動車稅制的議題也引發許多討論,首先,在 2024 年 12 月時,長期關心交通議題的立委林俊憲
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審查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預算時,質詢有關電動車「汽燃費」何時課徵問題,交通部也回
應預估到 2030 年時才會開始徵收,並且最高不會超過每年 15,720 元。
至於電動車另一個稅制關鍵也就是「牌照稅」,在 2021 年時確認會延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隨著時間
的過去,最近傳出新的進度,在林俊憲立委積極爭取下,日前邀集行政部門包含交通部、財政部賦稅署、經濟
部等,共同商討電動車「牌照稅」議題,並與行政部門初步達成牌照稅免徵將再度延長的共識,此次延長時間
為期 5 年、將延至 2030 年 12 月 31 日。
而為儘早讓此項支持電動車普及化的政策能夠落實,法案接下來將趕在立法院今年第 1 會期排入送審作業,若
能經立院順利審議通過並由政府公告實施後,將可望鬆綁消費者目前對於電動車課徵牌照稅的疑慮,激勵電動
車銷售熱度,並促進提高臺灣電動車市場佔有率。
長期關心交通議題的立委林俊憲(左),2024 年 12 月質詢交通部電動車「汽燃費」何時課徵問題,得到交
通部正面回應預估到 2030 年時才會開始徵收。現在,大家更關心的電動車「牌照稅」議題,傳出已獲政府
單位達成再延徵 5 年的共識,本會期將送立法院審議。
回顧電動車牌照稅免徵延長的時間軸
我們先回顧電動車牌照稅免徵延長的時間線,在 2011 年時,立法院通過「使用牌照稅法」修正案,宣告
於 2012 年 1 月 6 日起內,得對完全以電能為動力之電動汽車免徵使用牌照稅,更於生效前 2 天再度通
過修正案,將免稅期由 3 年延長為 6 年至 2018 年 1 月 6 日,這也是第 1 階段的免徵牌照稅時期。
在 2018 年 1 月 6 日電動車牌照稅免稅到期前,於 2017 年 9 月之時,行政院會通過了「使
用牌照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確認純電動車牌照稅免稅期再延長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
時序進入到 2021 年末,在電動車牌照稅免徵即將到期之前,在 11 月初時行政院再度通過「使用牌照
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拍板將電動汽車機車免徵牌照稅優惠會再度延長,其延長的時間則是 4 年、
至 2025年 12 月 31 日為止。
來到 2025 年,隨著電動車牌照稅免徵期限也來到最後 1 年,這次很快的在 1 月份行政部門便達成共識,
可望推動電動車免徵牌照稅優惠再度延長,延長的時間也增加 5 年至 2030 年底。若對照前幾次幾乎到準
備課徵前夕,政府才宣布延長電動車牌照稅免徵,此次揭露時間點確實較前幾次明顯提早與政策明確化,
這無疑能讓消弭民眾對於購買電動車、是否因所謂「電動馬力稅」以馬力等級課徵牌照稅的高額稅賦疑慮,
政府若能及早宣布牌照稅免徵再延 5 年,肯定能替 2025 年電動車市場銷售注入一劑強心針。
來到 2025 年,隨著電動車牌照稅免徵期限也來到最後 1 年,這次很快的在 1 月份行政部門便達成共識,
電動車免徵牌照稅優惠再度延長,延長的時間也增加 5 年至 2030 年底,此次揭露的時間點更是較前幾次
早上許多。
電動買家的緊箍咒「電動車馬力稅」,
現行制度課徵電動車牌照稅要繳多少?
延續上一段所提到,讓電動車主與潛在買家備感疑慮的「電動車馬力稅」,我們這一段來替大家複習一下。
目前財政部所研擬徵收的電動車「牌照稅」,外界也俗稱為「電動車馬力稅」,從字面上就能了解到其是
依據車輛馬力來課稅,其實財政部在 2010 年就已經先行公布,並在 2012 年修正使用牌照稅法並公告
《完全以電能為動力之電動小客車使用牌照稅稅額表》,該表是以電動車馬達最大馬力做為分級單位,其
所課徵的稅額與燃油車自用小客車稅額有所對應。
我們過去就熟悉的燃油車是以排氣量來分級,500c.c.以下排氣量獨立成級,501-600c.c.排氣量為一級,
之後每增加 600c.c.排氣量為一級,到 3,000c.c.之後,每 1,200c.c.為一級,直到 7,801c.c 以上全為
一級。
電動車部分以馬力 ( hp、ps ) 來做分級,就對照燃油車和電動車的情形來看,當時的對應約莫是以
1,000c.c.排氣量可以輸出 100 匹馬力做為標準進行轉換,2.0 升汽油引擎與 200 匹馬力的馬達會
處於同一級距,而 4.0 升引擎與 400 匹馬力的馬達會徵收相同的稅額,不過這是 2010 年所公布的
規範。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今許多燃油車透過渦輪技術的導入、降低排氣量之時馬力卻更大,若以這基礎來課徵
牌照稅,同樣馬力輸出的電動車,所需要支付的牌照稅金額,將會遠高於同樣動力的燃油車,而且往往電
動車若再多一具馬達,這動力幅度增加的幅度是相當驚人。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今許多燃油車透過渦輪技術的導入、降低排氣量之時馬力卻更大,若以這基礎
來課徵牌照稅,同樣馬力輸出的電動車,所需要支付的牌照稅金額,將會遠高於同樣動力的燃油車。
就以 Mercedes-AMG GLC 63 S E Performance Coupe 為例,車價超過 600 萬元、最大綜效輸出馬
力為 680 匹,不過動力心臟是為排氣量 1,991c.c.的增壓引擎,引擎部分能輸出 476 匹、輕油電馬達則
是 204 匹,牌照稅只計算引擎排氣量,不計算引擎輸出馬力 476 匹與電動馬達 204 匹,結果是 GLC 63
S E Performance Coupe 牌照稅實際僅課徵 11,230 元。而就以目前國內很熱門的電動車 Luxgen n⁷來
看,99.9 萬 的 5 人純粹版在具備 234 匹馬力之下,一樣是要繳 11,230 元的牌照稅,兩車在現行牌照稅
制下相同課徵稅收的車款,卻在動力性能存在顯著落差。
M-AMG GLC 63 S E Performance Coupe 為例,最大綜效輸出馬力為 680 匹,不過動力心臟是為
排氣量 1,991c.c.的增壓引擎,因此牌照稅為 11,230 元。而就以 Luxgen n⁷來看,5 人純粹版在具
備 234 匹馬力之下一樣是要繳 11,230 元的牌照稅。
另外,若以 Tesla Model 3 Performance 來說,在擁有 460 匹馬力的情況下,牌照稅就須繳納
46,170 元,馬力較 GLC 63 少了超過 200 匹,牌照稅卻要多繳近 3.5 萬元;而若我們拿馬力與
GLC 63 旗鼓相當的 Hyundai Ioniq 5 N,每年牌照稅將達 117,000 元!最後我們再用 MG MG4
來當例子,旗艦版車型在 204 匹馬力下,牌照稅為 11,230 元,不過若選擇 XPower 車型、馬力高
達 435 匹,但牌照稅則要來到 46,170 元。
以上這些例子,都凸顯財政部所研擬的電動車「牌照稅」,確實難以應對現今車壇的發
展進程,更存在明顯對電動車稅賦計算不公平的狀況,更不利於政府對於電動車的推展。
若以 Tesla Model 3 Performance 來說,在擁有 460 匹馬力的情況下,牌照稅就
須繳納 46,170 元,馬力較 GLC 63 少了超過 200 匹,牌照稅卻要多繳近 3.5 萬元。
若我們拿馬力與 GLC 63 旗鼓相當的 Hyundai Ioniq 5 N,每年牌照稅將達 117,000 元!
我們再用 MG MG4 來當例子,旗艦版車型在 204 匹馬力下,牌照稅為 11,230
元,不過若選擇 XPower 車型、馬力高達 435 匹,但牌照稅則要來到 46,170 元。
電動車市場比例逐漸提高,牌照稅免徵的延長將成為發展助力
接著,我們回顧近幾年臺灣電動車的銷售狀況,就以 2024 年來說,全年電動車掛牌來到 38,034 輛,
比 2023 年的 24,778 輛成長達 53.5%,同時 2024 年國內電動車來到 58 款,較 2023 年的 49 款
再增加了 9 款;從 2023 年首度突破 2 萬輛、2024 年就以逼近 4 萬輛的成績,展現出電動車在臺灣
蓬勃發展的情形,也讓電動車歷年累計掛牌數於 2024 年達到逾 9 萬輛的規模。
回顧近幾年臺灣電動車的銷售狀況,就以 2024 年來說,全年電動車掛牌來到 38,034 輛,比 2023 年
的 24,778 輛成長達 53.5%,同時 2024 年國內電動車來到 58 款,較 2023 年的 49 款再增加了 9 款。
相較於燃油車,電動車在保養程序、成本上都更具優勢,並且電動車目前都是免繳汽燃稅和牌照稅之下,
這更是會讓車主能省下許多金錢上的支出,凸顯了電動車在養車成本上的優勢,同時在國內快充站點愈來
愈多的情況下,車主使用電動車的環境更加友善。
而從 2025 年初行政部門就達成牌照稅免徵延長的共識後,也有助於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信心,尤其
2025 年又會有許多新款電動車導入,政府在鼓勵電動車的背景之時,延長牌照稅的免徵其也暫時緩
解電動車主的心頭大石。
從 2025 年初行政部門就達成牌照稅免徵延長的共識後,也有助於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信心,尤其 2025
年又會有許多新款電動車導入,政府在鼓勵電動車的背景之時,延長牌照稅的免徵其也緩解了電動車主的
心頭大患。
電動車長期仍須回歸課稅,究竟要如何課稅比較合理?
從整體用車族群稅賦公平性來看,U-CAR 支持電動車在一定市佔比率後,仍須回歸課徵稅收。今年若政策確
定電動車牌照稅延後課徵 5 年,這段時間將讓政府有足夠的時間來全盤重新擬定,能適用電動車、油電車與
燃油車的合理課稅規則。
因為,在時空背景不盡相同的情況下,現在看過去所公布的電動車牌照稅表確實不太公平,若實施或將引起
市場上的恐慌,加上政府的中心目的是要推展電動車,在普遍電動車都具備高馬力的情形下,用馬力去課稅
的確不合理、也產生了政策上的衝突。
那假使未來政府要對電動車開始課徵稅收,要用什麼方式比較合理呢?畢竟在電動
車的車口數逐漸增加下,不可能一直不課稅,對其他繳交牌照稅的車主也有失公允。
在時空背景不盡相同的情況下,我們看過去所公布的電動車牌照稅表確實不太公平,若實施或將引起市場上
的恐慌,加上政府的中心目的是要推展電動車,在普遍電動車都具備高馬力的情形下,用馬力去課稅的確不
合理、其也產生了政策上的衝突。
對此議題,U-CAR 執行長 Bob 先前便表示,最好的方式其實是用「耗能」來課稅。
例如像 Tesla 的車款能源效率很出色,政府應鼓勵推行這類型的車,用能耗值來做課稅基準會是比較合理的
作法。在政府還未對電動車的稅制擬定出最新、或是說最終方案時,用過去的規範來課稅更是不合理,而現
在的政策也只是「延後」而已,並無法解決事情問題的根本,雖然現在確定電動車牌照稅要再延後,但未來
在路上電動車愈來愈多的情形下,勢必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稅賦課徵規範才行。
對於 Bob 關於電動車合理課稅的詳細論述,讀者可以延伸觀看文章下方的內嵌影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