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9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研討] 清末君主立憲的破產,歸根結底還是滿漢之爭 [複製連結]

總版主

其實我很愛家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總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1-22 10:25: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因為辛亥革命建立共和制後,國家看似沒有因此走向富國強兵之路,又確實陷入長達幾十年的分裂戰亂。因此近年來頗有些自命「青年歷史學家」的論者,主張對其反思甚至否定,而對清朝光緒帝「戊戌變法」之失敗痛心疾首;甚至對慈禧太后任用袁世凱等人主持的清末「立憲」新政,也大肆吹噓。

一些滿清皇朝的懷戀者更趁機鼓吹,如果百日維新成功,亦或是革命黨不暗殺搗亂,仿佛「我大清」就可以成功君主立憲,帶領中國走向現代化,真的「再活五百年」了。如此謬論,塵囂直上,流毒甚廣。殊不知真實歷史上,真正狠狠抽了當時君主立憲派的臉,讓他們徹底對清朝統治絕望的,恰恰就是滿清皇族和八旗親貴自己。

在袁世凱、張之洞等「開眼看世界」的漢人官僚倡導下,清末新政確實在很多方面銜接了當時國際先進水平,如廢止了許多傳襲千年的封建制度,編練新軍,倡導工商,興辦學堂,改革官制,革新律法,這些都是有相當積極意義的。然而一旦涉及到其核心關鍵,是否以立憲體制下的責任內閣制代替君主專制時,滿洲親貴們便立刻露出其猙獰面孔:載灃甚至在朝會討論時掏出手槍,欲直接擊斃當時力倡內閣制的袁世凱。


 
北洋大臣、直隸總督袁世凱

1906年,袁世凱被迫交出北洋四鎮兵權,辭去各項兼差,僅保留兩鎮;1907年,又被削去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職務,明升暗降為軍機大臣和外務尚書。

1908年,載灃成為攝政王后,便立刻夥同幾個滿洲親貴,欲致袁世凱於死地,進而收取整個北洋軍權。張之洞等漢人大臣因唇亡齒寒,竭力阻止,方才讓袁世凱留得一命,回項城老家釣魚。

袁世凱這位真正的「清末新政之父」的遭遇,更揭示了滿清當局「寧贈友邦、不與家奴」的反動本質。因此新政諸項措辭的積極進步,絕不能用來給一小撮滿清親貴去塗脂抹粉,作為功績。

太平天國戰爭和洋務運動之後,慈禧為代表的滿清當局為維繫其統治,無論中樞地方,都讓渡了相當多的權力給漢人官僚精英,這種狀況作為默認慣例,已經持續數十年之久。也正是在漢人精英的認可和支持下,才使滿清政權能夠經歷太平天國、甲午戰爭、庚子國變等一次次重創後,仍能苟延殘喘,勉強延續到了20世紀初。

慈禧能以一介女流之身維持滿清中樞長達半個世紀,在平衡各方勢力利益訴求方面恰恰頗有獨得之處,而載灃等親貴少壯派則不然。他們只看到些德國日本等國二元立憲君主制的皮毛,就妄圖以新政之名,行集權之實,將幾十年前分割給漢人的權利收回。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載灃自封陸海軍大元帥,統掌舉國軍權,任用滿人蔭昌為陸軍大臣,將近畿各省的新軍督練之權收歸陸軍部,令滿人載澤、毓朗、善耆等掌管新軍軍權;派自己弟弟載洵為海軍部大臣;下令編練禁衛軍為自己親軍,另一弟弟載濤為軍諮府大臣,統領禁軍;設立專收滿人的貴胄學堂,培養八旗自己的軍事人材,又大肆調換地方督撫,以滿人和漢軍旗人取代漢人。

種種舉措,足可見所謂「立憲」,於這些滿洲貴族精英而言,既是一場妄圖抑制民族革命的陰謀;亦是針對地方漢人實力派的奪權行動。「皇族內閣」的誕生就更加證明了這點。
1910年9月,各省立憲派代表在在資政院會議上,群情一致要求頒布憲法、組織內閣、召開國會,也就是實現立憲的基本三項要求。

1911年5月,滿清政府宣布實行所謂「責任內閣制」。然而其內閣名單中,慶親王奕劻為首相,滿臣那桐、漢臣徐世昌為副相;十部尚書中,皇族宗室就有善耆、載澤、載洵、紹昌、溥倫、壽耆六人,加上滿臣蔭昌,而漢臣只有梁敦彥、唐景崇、盛宣懷三人。

滿清搞了十年新政,到最後搞出個皇族親貴占2/3的「皇族內閣」來,這鐵一般的事實,足見慈禧死後,以攝政王載灃為首的滿清親貴根本無意實行真正的立憲君主制,僅僅是針對廣大漢人的騙局罷了。
吹噓「滿清立憲」論者給「皇族內閣」辯護時,往往愛舉英國「光榮革命」後內閣組成的例子,同樣有大量舊貴族為閣員,來辯解憲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卻狡猾地偷換了時間概念。

正因為「皇族內閣」並非誕生在雍正乾隆那樣的滿洲君主獨裁的大一統體制下,而是在清廷和漢臣已經合作分權數十年之後,去大開歷史倒車,一下子讓中樞的滿漢要員比例倒退回了百年前的乾隆朝。新政十年最後竟是這種結局,是以從袁世凱的北洋集團到各地咨議局的立憲派,還有任何人會相信這些滿洲親貴的改革誠意麼?

載灃到德國去賠禮時開了眼界,於是攝政後竟異想天開,東施效顰,妄圖「皇族掌兵、親貴執政」,卻忘記了自己根本不具備這等實力,猶如小孩在大人面前揮舞菜刀一般可笑,直接導致了立憲的破產和人心喪盡。他想從兵權在握財權在手的漢人地方實力派處虎口拔牙,難道指望那些只剩下提籠逗鳥鬥蛐蛐本事的八旗大爺,各個祖宗附體,重建一隻八旗鐵騎不成?

於是乎舉國譁然,漢人精英對清廷幻想徹底破滅,紛紛變成清政府的反對派,甚至或明或暗與革命黨合流。數千新軍武昌首義,各地立憲派紛紛倒戈,半年便席捲南方十餘省。北洋軍與革命黨南北呼應,輕輕一推便讓滿清帝國這龐然大物轟然倒地。

一切反動勢力,永遠不甘心自己退出歷史舞台,皆要做一番註定徒勞無功的垂死掙扎,妄圖螳臂當車來阻擋歷史車輪,這就是所謂「清末新政」的實質了。

華夏王朝和異族征服王朝的根本差別,不止在於皇帝是什麼血統什麼民族,更重要是執政當局用什麼心態來治理國家,來對待自己國家的主體民族。

唐太宗說:【君王如舟,百姓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康熙說:【一入漢習,即大背祖父明訓,朕誓不為此!】【設使皇太子入於漢習,皇太子不能盡為子之孝,朕亦不能盡為父之慈矣。】

慈禧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溥儀說:【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

——這就是本質差別。

所以當王朝面臨危機時,異族征服王朝如滿清,一定會儘可能竭力壓制和愚化主體民族,這是其以小族凌大國的本能反應,而絕不會真正去開啟民智、激發民氣,自我革新,生怕這些變革是「中國不保大清」。

剛毅「他他拉氏」:(反對戊戌變法)【我家之產業,寧可贈之於朋友,而不必畀諸家奴。】即【寧贈友邦、不與家奴】的原始出處。

文悌「瓜爾佳氏」:(詆毀維新派)【名為保國,實為亂國】【徒欲保中國四萬萬人,而置我大清國於度外。】即【保中國不保大清】的原始出處。

當近代化時代來臨時,要趕上國際浪潮,只有將王朝戰爭為全民參與的總體戰,騎士衝鋒變成排槍槍斃,用滿山遍野的血肉去填戰壕,才不至於在激烈的國際爭端中淪為任人宰割的魚肉。

所以一個成功近代化國家的領導階層就必須是主體民族,就必須具有主體民族意識,如此才能實現近代化和工業化,才能實現普遍徵兵制,釋放出民族主義大殺器,和舉國總動員這一撒手鐧。

以1871年普法戰爭為例,3600萬人口的法國坐擁60萬大軍,尚且被3100萬人口的以普魯士為首北德聯邦在不到一個月動員超過100萬大軍擊敗;法軍28萬人傷亡,47萬人被俘,而北德聯軍僅傷亡10萬人;

而彼時滿清統治下的中國,號稱4億人口,十餘倍於普魯士,其動員力又是多少?不算那幾十萬徹底廢掉不堪用、只存在於帳面的的八旗與綠營兵的話,勉強可用的湘淮軍尚不足二十萬人。更不說滿清那千瘡百孔的財政,又能支持多少近代化軍隊持續作戰?

他們敢和德英法美諸列強那樣去那樣開啟民智,激發民氣,令本國國民信奉民族主義,充溢愛國熱情麼?絕無任何可能。

只因民族主義此物一出,持續二百餘年的滿蒙八旗集團對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血腥屠殺和歧視壓迫,就將大白於世人;而主體民族的民氣一旦激發,八旗親貴集團的統治註定土崩瓦解。

是以,異族征服王朝絕沒有任何能自我近代化改革的可能,在工業化時代註定失敗;哪怕慈禧光緒載灃等所有滿清執政者都換上穿越現代人腦子,一樣白搭,因為他們面臨的是無解難題。

平心而論,如清末的鐵良、良弼、端方、善耆等滿洲精英,已算得當時一流人才,也確實頗有些不同過往八旗腐朽權貴的開明見識;

但他們同樣絕不可能拋卻自己的立身之本,不可能不維護奴役壓迫中華二百餘年的八旗親貴集團的反動利益,所以註定會站在主體民族即廣大漢人利益的對立面,也即等同於站在整個中華民族的對立面。

他們也積極主張變革,希望能令滿清王朝趕上現代化的浪潮,可是他們的革新變法之策,便是力圖以他們這些八旗精英為核心來進行,並引進西方近代體制,建立八旗新軍,作為滿洲親貴統治中國的新工具,才和袁世凱的北洋集團水火不容。因此,清末最後的政爭,與其說是進步和保守之爭,不如說恰恰就是尖銳的民族矛盾之爭。

正因為中華大地從古到今,漢人人口是遠強於其他各族之和的主體民族,所以也只有在漢人治下,才有足夠的自信與包容力,去實現真正的民族平等; 而異族一旦當權,依託本民族、甚或聯合其他異族;共同壓制人口占絕對多數的漢人,只會是其小族凌大國的統治本能,絕不以任何明君賢相的個人意志為轉移。

我軒轅血裔炎黃貴胄,君臨東亞大陸已二千餘年。甲申之變後滿洲定鼎中原,為其一族私利,竭盡所能殺戮之、凌迫之、摧殘之,令數萬萬生靈沉沉鼾睡數百年,始有「睡獅」之喻。歐美列強進迫,東瀛跳梁宰割,華夏民族面臨不但亡國甚至滅種之危機,炎黃子孫被視為等同原始叢林刀耕火種的未開化人!這一切恰恰都是拜滿清所賜。

因此滿清皇族、八旗親貴們借「立憲」之名集權,並抵製革命的圖謀,或可欺得世人一時,卻絕不能欺得一世。

「興義軍,復國土,盡洗腥膻;雪仇恥,驅外族,復我冠裳」的辛亥革命,實為歷史之必然。唯其如此捲起風潮,方可一步步去努力喚醒四萬萬民眾,歷數十年之功,終令睡獅崛起於東方!

辛亥革命確實有很大的不徹底性,外國侵略、封建壓迫和官僚買辦這「三座大山」也尚存,可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飯要一口一口吃,步子要一步一步邁,不可能一蹴而就。能終結兩千年封建帝制、推翻為帝國主義列強代理人的滿清政權,已經是反帝反封建的巨大勝利了。不妨引用真正帶領廣大人民,推翻封建地權,重建統一國家,富國強兵實現工業化的偉人之語錄,看看他是如何評價辛亥革命的:

【辛亥革命是革帝國主義的命。中國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為清朝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反對英國鴉片侵略的戰爭,反對英法聯軍侵略的戰爭,反對帝國主義走狗清朝的太平天國戰爭,反對法國侵略的戰爭,反對日本侵略的戰爭,反對八國聯軍侵略的戰爭,都失敗了,於是再有反對帝國主義走狗清朝的辛亥革命,這就是到辛亥為止的近代中國史。】——毛澤東《唯心歷史觀的破產》

這位偉人在辛亥革命期間,也曾投筆從戎,積極投身反清新軍之中。他對辛亥革命的論述,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結論。

辛亥革命當然有很大的歷史局限性,偉人著述中也多有提及。但其作為反帝反封建運動重要一環的進步和偉大意義,絕不容許否認。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5 18:4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