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9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研討] 使唐朝衰亡的藩鎮問題是怎麼產生的 [複製連結]

總版主

其實我很愛家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總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1-22 10:33: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府兵制的興衰

提到藩鎮,不得不先說下府兵制,在藩鎮未出現之前,唐朝正是靠著府兵制統治著那麼廣闊的疆土的。府兵制起初是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創建,歷經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四個王朝而不衰,隋朝和唐朝更是進一步改進了府兵制,把府兵制的優越性發揮到了極致,使得隋朝和唐朝的軍隊能夠橫跨大漠、高原等險惡地帶,屢敗突厥、吐谷渾等強敵,保證了隋唐兩代都能夠不斷開拓疆土。

府兵制的主要特點是兵農合一,士卒都是自備戰馬、武器、鎧甲等裝備,士兵們戰時奔赴沙場作戰,閒時則在家務農,當然這都是一般的府兵,比較強大的府兵則負責保衛京師。統領府兵的將領平時是不帶兵的,只有在戰時才統兵出戰,打完仗後,府兵各自歸家,將領就又成了光杆司令,對朝廷也不能造成威脅。用史書上的話說,就是「府兵之置,居無事時耕於野,其番上者,宿衛京師而已。若四方有事,則命將以出,事解輒罷,兵散於府,將歸於朝。故士不失業,而將帥無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漸、絕禍亂之萌也。」

當然,一個好的制度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環境,這個制度是會變質的。在唐高祖、太宗、高宗時期,國家戰事頻繁,正是靠著府兵制的盛行才保證了國家的戰事能夠順利進行。武則天時期是府兵制由盛轉衰的時期,武則天統治下的唐朝少有戰事,及至進入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之治」維持了近三十年,唐朝更是出現了少有的太平盛世。國家的長期太平使得府兵制不再符合唐朝的國情,府兵因為不再作戰,平時無事可做,承擔起了諸多雜役的任務,簡直成了朝廷和權貴的廉價傭人。於是很多人以當府兵為恥,逃役者不斷,府兵的人數經常不足,種種情況的發生迫使中央對府兵制進行改革,唐玄宗在位早期曾經進行過一次改革,但是改革並不成功,一種新的制度亟待出現。

節度使制度的產生
在唐睿宗時期,朝廷就在邊疆嘗試了節度使制度,賀拔延嗣在景雲二年(710年)被任命為了河西節度使,這是唐朝歷史上第一個節度使。當然,這時的節度使是遠不能和後來比的,現在節度使充其量只是個軍事長官,是能夠被中央牢牢掌控的。到了唐玄宗天寶年間,朝廷一改開元時期的政策,對邊疆展開了大規模的戰爭,為了保證戰事的順利進行,唐玄宗大膽放權,賦予了節度使們自置將帥的權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節度使慢慢又獲得了自留賦稅的權利,於是,節度使們擁有了軍權、政權和財權,權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節度使制度被廣泛使用後顯著提高了邊疆地區士兵的戰鬥力,節度使們經常擊敗強敵,唐玄宗開拓疆土的願望也得以實現。

與邊疆地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原地區這時還在沿用著已經沒落的府兵制,現在參加府兵的人已經都是些市井之人了,他們參軍只是想占個名額,領取俸祿,平時也不操練,只知遊玩嬉戲,府兵們毫無戰鬥力可言,與邊疆地區戰鬥力強大的士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朝中雖然有人指出了這種情況一直下去的話,邊疆只會對中央造成不可估量的威脅,但唐玄宗急於開疆拓土,也自以為能對邊疆地區掌控住,便沒有在中原採納任何改進措施,讓這種危險的局面保持了下去。

節度使參與政治後的影響
如果節度使們只負責在邊疆作戰,而沒有參與到朝廷中的政治鬥爭,節度使的弊端也不會那麼快出現的。到了天寶年間,唐玄宗開始怠政,李林甫、楊國忠靠著皇帝的寵信不斷展開爭鬥,為了增加自己政治鬥爭獲勝的籌碼,他們各自拉攏了一批節度使,在這批參與朝廷政治鬥爭的節度使中,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脫穎而出,安祿山正是李林甫拉攏的對象,在李林甫的保駕護航下,安祿山先後兼任范陽(今北京地區)、平盧(今遼陽地區)、河東(今山西地區)三鎮節度使,在眾多節度使中是地盤最廣、勢力最大的,但李林甫頗有權術能制服安祿山,使得安祿山不敢有異心。

李林甫死後,政治對手楊國忠上台,楊國忠本身並無多大才能,只是靠著楊貴妃的關係上位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大規模打擊異己,安祿山就是異己之一,楊國忠三番兩次以安祿山有謀反之心為由策劃消滅安祿山,頗有政治鬥爭經驗的安祿山化解了一次次的危機。在與朝廷的交往中,安祿山知道了朝廷的虛實,不甘心被楊國忠一直打壓的安祿山慢慢有了異心,暗中也布置了兵力,準備應對突變。天寶十四載(755年),楊國忠再次以安祿山要謀反為由謀劃消滅安祿山,安祿山得知情況後,最終決定發動叛變應對當前的危機。范陽兵變既是節度使做大的惡果,也是朝廷政治鬥爭的結果,從此之後,軍人干政就成了唐朝中後期政治的一大毒瘤,最終引發了唐朝的滅亡。

「河朔三鎮」的產生
安史之亂確實是唐朝歷史的轉折點,今天就說節度使這一點。安史之亂爆發後,內地的府兵每戰必敗,朝廷為了扭轉時局,開始在內地廣泛實行節度使制度,節度使制度的實行,的確改變了內地兵弱的狀況,在戰場上屢破強敵,先是收復長安,然後收復洛陽,逼迫叛軍只能在河北一帶盤踞,到了763年,叛軍內部產生分裂,一些叛軍將領紛紛向唐軍投降,在叛軍的幫助下,唐軍終於一舉平定史朝義,結束了長達七年多的叛亂。

戰亂結束後,為了嘉獎叛軍將領的功勞,也為了儘快使朝廷進入正常軌道,朝廷承認了這些叛軍將領的地盤和地位,予以節度使的職位,因為這些節度使的地盤和兵力沒有受到削弱,他們又趁朝廷虛弱之時擴充了自己的實力,對朝廷的號令也不尊從,「河朔三鎮」——成德鎮、魏博鎮、幽州鎮並立的局面開始形成。在唐代宗、德宗、憲宗三朝,朝廷都對河朔三鎮進行了大規模的討伐,但是藩鎮之間盤根錯節,他們為了自保,處處阻擾朝廷的行動,使朝廷的討伐最終失敗。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5 18:4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