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0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研討] 原來我們錯怪了唐玄宗,安史之亂只不過是一場完美的意外 [複製連結]

總版主

其實我很愛家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總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1-22 10:34: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安史之亂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標誌,其來源於安祿山、史思明為首三大東北藩鎮的叛亂,並由於中央政府的武備鬆弛導致了嚴重後果。

但唐王朝實際上並不是對於這種顯而易見的後果沒有防備。 首先我們要從這一制度本身入手,唐中期在建立節度使制度時,其最初各節度使均是臨時設置,直到後來由於戰事頻繁,導致其改為常設。

而在之後的盛唐,運行正常的節度使制度令大唐受益匪淺,讓唐王朝的軍隊更為高效精悍,與募兵制一起保證了邊軍的強悍戰鬥力。 先前我們提過,中央政府武備鬆弛,實際上這是唐王朝自己國策的選擇。在邊境保持較大數量的精銳兵力,從而保證中原地區安全,因此削減中原軍力、節省開支、發展經濟這一系列政策鏈條便形成了。

而唐玄宗實際上並未對藩鎮放鬆警惕,天寶年間不同之後,全國藩鎮除安史三鎮外,有防禦南詔的劍南、防備吐蕃與回鶻的河西與河東,以及對付中亞的安西府,均位於邊境險地,雖軍政一體但由於地塊貧瘠,財力只能由中央供給。同時唐玄宗更是使用了制衡策略,即不讓藩鎮之中出現一家獨大局面,後人多指責唐玄宗令安史掌握了三鎮如此多的實力,殊不知當時唐玄宗也加封哥舒翰為河西、河東兩鎮節度使,並令楊國忠親領劍南節度使,而之前更是讓其義子王宗嗣掌握藩鎮中最強的河西鎮,因此如若不出意外,實際上安史之亂即使發生,其危害也不會如此之大。

同時中央軍力,也是因為一系列事件削弱許多。以前從玄甲軍、千騎、萬騎一路發展來的龍武軍,由於邊關戰事與自身的鬆懈,實力大減,而龍武軍大將軍、從平定太平公主時便跟隨唐玄宗的老臣陳玄禮,也早已垂垂老矣、不復當年之勇。這便導致安祿山在最後一次長安覲見時,看到的不再是以前強大精悍的勁旅,而是「武備鬆弛」。

而朝中唐玄宗也安排了能人鎮壓,且不說李林甫是否嫉賢妒能,他自身的才能毋庸置疑,在他坐鎮之下,唐王朝的整個體系還在正常運轉,且安祿山最懼者便是李林甫。而李林甫卻於安史之亂爆發前病逝,換上了無能的楊國忠,這便導致了安祿山的蠢蠢欲動,並且最後一次覲見時楊國忠咄咄逼人、覬覦之色溢於言表,令安祿山害怕權柄被奪,再結合之前得出的武備鬆弛的結論,最終令安祿山暴起食人,安史之亂爆發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5 19:0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