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6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要資訊] PHEV快充初體驗 Mercedes-AMG E 53 4Matic+純電續航與充電測試[17P]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1-22 19:04:1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Mercedes-Benz 原廠於 2024 年 3 月推出掛上 Mercedes-AMG 性能子品牌的新一代 E 53 Hybrid
4Matic+轎車及旅行車款,而台灣賓士則於 2024 年 10 月導入轎車車型,新車正式售價則為 485 萬
元起,其採用 3.0 升直列 6 缸 PHEV 插電式油電動力,綜效馬力達到 585 匹,電池組總容量為 28.6
kWh(可用容量 21.22kWh),甚至還支援 CCS1 60kW DC 直流快充。

對比對手 BMW M5 新世代採用 4.4 升 V8 雙渦輪增壓 M Hybrid 插電式油電系統,綜效馬力 727 匹,
雖然兩者在動力輸出有差距,但新世代 M5 轎車的預售價來到 763 萬之譜,兩者價差 278 萬。並M5 總
容量 22.1kWh 電池組僅能透過 J1772 7.7kW AC 慢充,E 53 確實在充電便利度提高不少。



也因此,不同於過去國內 PHEV 插電式油電車型的僅支援慢充、或是多半為日規 CHAdeMO DC 充電,
Mercedes-AMG E 53 成為目前國內市面上唯一一款支援 CCS1 規格 DC 快充的 PHEV 車型。為探究
E 53 日常的充電體驗,我們繼之前的 AMG 活動後,再度借測進行其日常滿電純電模式下的續航實測,
並且透過 U-POWER 超高速充電服務,來看其這套 PHEV 的快充速度。



首先來帶大家簡單一覽 E 53 的動力與充電規格,動力部份其搭載 M256M 3.0 升直列 6 缸渦輪增壓引
擎,具備 449 匹最大馬力輸出,結合嵌入於 AMG Speedshift TCT 9G 變速箱中的 PSM 永磁同步馬達,
與之搭配的電動馬達則具備 163 匹最大馬力輸出,兩者結合後則可提供 585 匹綜效馬力及 76.5 公斤米
綜效扭力,構成最新 P2 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系統,搭配 AMG Performance 4MATIC+ 主動式四輪驅動
系統,僅需 4.0 秒即可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而透過選配 Mercedes-AMG 專屬的 AMG Dynamic
Plus 套件, 在 Race Start (彈射起步) 模式下,可提供 612 匹最大馬力的表現,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亦縮短至 3.8 秒。


動力部份其搭載 M256M 3.0 升直列 6 缸渦輪增壓引擎,具備 449 匹最大馬力輸出,結合嵌入於 AMG Speedshift TCT 9G 變速箱中的 PSM 永磁同步馬達,與之搭配的電動馬達則具備 163 匹最大馬力輸出,
兩者結合後則可提供 585 匹綜效馬力及 76.5 公斤米綜效扭力。

E 53 Hybrid 4Matic+更標配 2.5 度後軸轉向系統,當車速低於時速 90 公里時,後輪將與前輪反向轉動,
大幅縮小迴轉半徑,提升操控靈活性;而車速超過 90 公里時,後輪則與前輪同向轉動,進一步強化高速穩
定性。


E 53 Hybrid 4Matic+更標配 2.5 度後軸轉向系統,可於中控螢幕顯示。

在與此次純電測試相關的規格部分,E 53 Hybrid 4Matic+為 E-Class 首款 HYBRID 插電式複合動力性
能房車,透過 P2 插電式油電複合傳動系統中的離合裝置,其配備 400V 高壓鋰電池,提供 21.22 kWh
可用電容量,使其原廠公告 WLTP 純電續航里程達到 101 公里、最高時速可達到時速 140 公里。並支援
60kW DC 直流快充和 8.8 kW AC 交流充電,原廠宣稱約 20 分鐘即可將電池從 10% 充至 80%。


E 53 支援 60kW DC 直流快充和 8.8 kW AC 交流充
電,原廠宣稱約 20 分鐘即可將電池從 10% 充至 80%。

行車模式方面,E 53 分別有 Slippery 防滑、Individual 客製化、Battery 維持電量、EL Electric 純電
模式、Comfort 舒適、Sport 運動、Sport+高性能運動模式可選,並且可細部分別針對驅動系統、懸吊、
AMG Dynamics 等進行個別調整。而與電力模式有相關的 Battery 維持電量、其會透過引擎輸出替電池
充電維持一定電力。至於純電模式則和 EQ 系列電動車相似,分別有 D-、D、D+、D Auto 可選,並可
透過方向盤後方撥片調整,但 E 53 不像 EQ 系列純電平臺車款具有單踏板模式。而方向盤撥片切換成
Comfort 以上模式後,則改為傳統的 9 速手自排檔位切換。


E 53 分別有 Slippery 防滑、Individual 客製化、Battery 維持電量、EL
Electric 純電模式、Comfort 舒適、Sport 運動、Sport+高性能運動模式可選。

試駕當天,筆者自台灣賓士位於臺北市民生東路總部取車,取車時電量 100%時、儀表板所顯示的預估續航
里程為 74 公里,筆者將車輛模式調整為 EL 純電模式,並將回充模式設為由車輛自動切換的 D Auto 模式,
便直接出發進行純電續航的實測。


筆者自台灣賓士位於臺北市民生東路總部取車,取車時
電量 100%時、儀表板所顯示的預估續航里程為 74 公里。


純電模式則和 EQ 系列電動車相似,分別有 D-、D、D+、D Auto 可選,並可
透過方向盤後方撥片調整,但 E 53 不像 EQ 系列純電平臺車款具有單踏板模式。

筆者當天的測試路段,為由台灣賓士行駛至國道 1 號圓山交流道,上國道 1 號北上至堤頂交流道後,
切換至國道 3 號往北,往北行至瑪東系統交流道後便沿 62 快速道路往南,回到系統交流道後銜接國
道 3 號往南,最後再由國道 3 號銜接國道 2 號、下鶯歌的大湳交流道,到 U-POWER 位於鶯歌鳳鳴
重劃區的 U-POWER 鶯歌鳳鳴站進行充電。


筆者當天的測試路段,為由台灣賓士行駛至國道 1 號圓山交流道,上國道 1 號北上至堤頂交流道後,切換
至國道 3 號往北,往北行至瑪東系統交流道後便沿 62 快速道路往南,回到系統交流道後銜接國道 3 號往
南,最後再由國道 3 號銜接國道 2 號,總計里程為 80 公里。

筆者當天行車,除中途一度在高速公路須超越前車,因此在急重踩油門的情況下,純電模式仍是有引擎介
入。其他時間基本上順順行車其純電馬達的動力輸出皆夠力,畢竟其 163 匹的馬達最大馬力,日常一般代
步已綽綽有餘,甚至搭配車室相當良好的隔音,純電模式下的寧靜度相當出色,而且續航里程在沿途還比筆
者預估的更多。


筆者當天行車,除中途一度在高速公路須超越前車,因此在急重踩油門的情況
下,純電模式仍是有引擎介入。但基本上測試的其餘 99%時間皆為純電行駛。

最終我們在 U-POWER 鶯歌鳳鳴站結束時,總計行駛 80 公里後,其車輛的電量剩下 5%、剩餘純電續航
里程則顯示為 4 公里,儀表顯示平均車速為 61 公里、算是相當接近中高速均速的測試環境。儀表統計筆
者整段過程純電里程高達 99%,甚至最終行車 80 公里還剩 4 公里續航,也比起車輛出發時預估的 74 公
里高出些許。


最終我們在 U-POWER 鶯歌鳳鳴站結束時,總計行駛 80 公里後,其車輛的電量剩下 5%、剩餘純電
續航里程則顯示為 4 公里,儀表顯示平均車速為 61 公里,儀表統計筆者整段過程純電里程高達 99%。

在 DC 充電部分,E 53 可以略為調整 DC 充電的功率,若開啟「快速充電」模式,中控螢幕的預估充電
功率就從原先的 20kW、一舉提升為 55kW。而我們實際插槍後實測,E 53 的功率在 5%就來到 40kW,
後續在 9%時就一路以 56kW 的高原式充電、甚至中間一度來到超過原廠宣稱 60kW 的 68kW,若擷取 10%~80%快充僅花 17 分鐘、比起原廠公告的 20 分鐘更快,而整段 5%~100%充電過程僅花了約
24 分鐘 9 秒完成。

由此可見,E 53 除了具備 585 匹的綜效高性能實力、能在周末盡情享受駕馭樂趣;在日常一到五周間的
代步通勤、更很可以依賴純電模式行駛,實測超過 80 公里的純電續航、確實能像是電動車來使用,甚至
支援 DC 快充功能,也能讓車主在外需快速補電時多了一個便利選項。


E 53 起充後後續在 9%時就一路以 56kW 的高原式
充電、甚至中間一度來到超過原廠宣稱 60kW 的 68kW。


圖為 E 53 充電結算畫面。






圖為 Mercedes-AMG E53 4Matic+之 5%~100%充電曲線。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 14:2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