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剝開服用 恐致藥效不穩或過快釋放
▲膠囊剝開後裡面的成分多半是已經定量的粉狀。
藥物有很多種外型樣貌,其中「膠囊」是一種常見的藥物劑型,通常用於填充粉末、液體或顆粒藥物,外殼可以保護藥物免於潮濕和氧氣的影響,並且有助於給予精準劑量。
膠囊通常由明膠或植物纖維素等材料製成,並分為硬膠囊和軟膠囊2種類型,硬膠囊外殼較為堅硬,而軟膠囊外殼則較柔軟、易崩裂。
雖然膠囊外殼可以保護藥物不受環境影響,但有些人可能因為特殊原因無法或不願意服用膠囊劑型的藥物。例如,市面上的膠囊普遍為動物性明膠,素食者則會拒絕食用;又一些患者可能因為吞嚥困難或胃部敏感而無法接受膠囊形式的藥物,給藥時會把膠囊剝開,這可能會破壞藥物的釋放機制,使腸溶劑型的膠囊在胃部提早釋放,導致藥效不穩定或過快釋放;更甚者像是某些藥物對於重症的治療特性,剝開膠囊可能會導致藥物迅速釋出,進而提高用藥過量與死亡的風險;如果藥物是懸浮於油脂或其他基質中的,剝開膠囊可能會破壞這種混合物的均勻性,進而影響藥效。
▲膠囊裡面填充的成分多樣化,可能有粉劑、顆粒劑或油狀液體。
可考慮錠劑或液劑等其他劑型
遇到無法食用膠囊劑型藥物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採取其他劑型,例如錠劑或液劑,或通過特殊輔助器具來幫助患者服用藥物。例如某個止痛藥因為切開、剝開、咀嚼、敲碎或溶解後,會導致藥物提早釋放,但病患又不能吞服膠囊,這時廠商就建議可將膠囊內容物撒在柔軟食物(如冰淇淋,布丁或優格)後立即吞下,再喝水潤口確保所有藥物皆服下。
藥物在被設計出來時都有其原理,因此大部分都是不建議剝開膠囊食用,而且每種劑型都有其獨特優勢和適用場景,對於部分族群無法服用膠囊劑型藥物的情況,可以向醫藥專業人員和藥師溝通,了解藥物設計原理,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法,以確保藥物的有效使用和安全給藥。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