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633|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職教養] 你的管教有「方向感」嗎? [複製連結]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流行教主勳章 藝術之星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歌神VIP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2-16 22:29: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文最後由 不曬月亮的魚 於 2025-2-17 14:17 編輯

身為父母的兩難是:希望孩子有好品格,但也怕在管教中傷了親子關係,
其實有定見的管教才能給孩子方向感,也能避免家長咆哮,找回愛孩子的能力。

「管得不夠,怕他走歪路;管得太多,怕他漸行漸遠,變成一個連我也不認識的人,」育有兩個男孩的陳媽媽說。

是的,你我都有過這個困惑:管教那條線要畫在哪裡,才能當個不卑不亢的父母?

大環境的改變、家族與社區的崩解、網絡與資訊的快速流通、價值的多元,
使得這代父母雖然比過去更認真吸收教養新知,但教養小孩比過去更加困難。

天平的一方是害怕孩子生氣,不敢管的家長。
「媽媽打電話來拜託我,請她的小孩穿外套,她擔心小孩著涼,」某中學蘇老師說,老師需要代勞原本屬於家庭的管教愈來愈多。

另一方是訴諸權威和體罰的管教過當。三歲的吳妹妹天天又哭又叫,鄰居還目睹她被爸爸推出門外罰站。
社工介入調查後發現,吳妹妹胸前、背部、眼角都有傷痕,爸爸說:女兒活潑好動,他只是管教小孩。

多數父母在天平的中間,要愛還是要管,讓人舉棋不定。

親職教養專家楊俐容指出,孩子好的行為不是生來就會,所有的管教都是為了幫助自己的健全個體。

其實愛孩子與教孩子並不違背,有時候反而因為有教養定見的管教,你才能離開日復一日的咆哮、混亂與狂飆,拾回愛孩子的能力。

1、
孩子被允許當孩子,成人必須願意當成人,為孩子立界限。
孩子不會因為太多的愛被寵壞,父母的感情、溫暖、擁抱都是愈多愈好。
孩子會變壞,是因為大人不敢管:關鍵時刻,不願勇敢說不、設界限,
甚至,為了彌補自己在老頭上的制度,用縱容、降低標準、物質享受······來取代愛。

很多父母不計代價想要成為孩子的朋友,但是德國兒童與青少年問題研究權威麥可·溫特霍夫(Michael Winterhoff)強調,唯有把孩子當孩子,父母才能完成教養使命。
明確的「界限」讓孩子有安全感,也容易自律及尊重他人。

家庭的界限不需要多,但立下就要徹底執行。擁有一兒一女的親職講師、親子教養部落客魏瑋志(澤爸)分享,
在他家孩子只有發生兩種狀況,大人才會介入:一是危害自己或他人安全,例如跑過馬路或打人;
二是影響他人權益或生活,像是進電梯就每個樓層都按。其他的事,他就儘量陪伴孩子去體驗後果,
像是打翻飯就陪孩子一粒粒撿起來,把地板清乾淨。

了解一些管教技巧是必要的,善用技藝但不依賴,所有的管教技巧都是為了協助孩子過渡到自律、自主的方法。


2、
你一定和多數父母一樣讀過不少書,從網絡及報紙雜誌中閱讀過數以千計的管教文章,
但在面對孩子負面行為仍束手無策,「這些原理原則我都知道,可就是做不到!」身為職業婦女的鐘小姐說。

關於教養的建議太多,如果沒有一開始就了解自己和孩子的個性,
了解自己的教養期待與方向,父母很容易迷失在「怎麼管?」的技術層面。

《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一書建議父母,花幾分種為自己建立「教養白皮書」。
思考「你對孩子的期待」、「你會如何描述身為父母的自己」,
從中找出適合你的管教技巧,加以練習,直到感覺舒適且對你和孩子有效果為止。

白皮書不需要其他人認可,只是為了讓你在教養孩子時,
有自己的主張,不會困惑於茫茫的教養資訊不知所措。

3、
不只管理行為,更要在乎情緒。
提及今年駭人聽聞的殺人事件,許多專家都提到情緒教育的重要。
「當一個孩子行為沒有大狀況,功課也還可以,我們都覺得這個孩子不需擔心,」
揚俐容點出許多家長的迷思,她認為,學校和家庭對於情緒的忽略,讓我們不在乎孩子心裡的微小變化。

當你又被孩子行為氣到腦充血時,提醒自己: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正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
這個時刻,什麼都不做,只是過去抱抱他說:「媽媽很愛你。」對大孩子說:「我知道。」等情緒過後再來處理事情。

除了重視孩子的情緒,你更要在乎自己的情緒處理。當孩子故意說:「我討厭你!」
「你那麼丑,我長大以後不要像你。」這類的話測試你、激怒你時,
你當然可以生氣,你可以跟他說:「我真的很生氣,我現在不想跟你談這個問題,我們明天再來處理。」

允許自己當一個「有人性」、「會生氣」的你父母,但也要提醒自己,父母就是要當一個比孩子成熟、能夠自我控制的人。
你的包容會讓孩子有力量面對自己的情緒和錯誤。你梳理自己情緒的「示範」,也是他最好的身教。


4、
以愛與了解為基地
管教、管教,「管」和「教」其實是兩件事情:
「管」是一種權力關係;「教」則必須建立在愛與了解之上。
「這個愛是『沒有條件』的,只是因為你是你,所以我愛你,」。
了解管教技巧固然重要,但是了解孩子負面行為後的動機更是關鍵。
許多負面行為是表徽,是孩子求助的方式。

育有兩男一女的寶血幼兒園園長何翩翩發現,老么妹妹是個「做得到」的孩子,
當她開始賴床、亂發脾氣,多半是因為何翩翩那陣子事情太多,
沒有足夠的陪伴導致的情緒反應,只要增加專心陪伴的時間,妹妹的行為就會改善。

「幾次交手,我發現一招:不管他無理取鬧什麼,只要趕快抱著他,體諒的秀秀他,
表現出不管你可愛還是無理取鬧,媽媽永遠愛你(這真的很難,因為其實是多麼的想揍他)。
神奇的是他的心情就會慢慢平靜,」在媒體工作的MIMI每天都在更換戰略對付狀況不斷的兒子,
但她最近發現,孩子多數的壞情緒都是在「討愛」,給他足夠的愛,以前讓她傷透腦筯的行為問題竟然慢慢改善了。

如果你不夠了解孩子,很容易在負面行為出現時授尋有效的管教技巧,因為沒有「對症下藥」,所以那些技巧用起來效果不大。

有了愛,親子關係穩固,孩子會在乎你的讚美、指責、獎勵、處罰,這也讓所有管教技巧變得有效。

品格養成,教養方法不是唯一指標

所有的管教都不要忘記,我們是為了讓這個家更好、讓孩子更好,
也因此,我們願意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一個夠好的人、更好的父母。

但是,即便你再努力,也只能盡力給孩子愛和有方向的管教,卻無法期待他長成相像中的樣子。
「教養的迷思」一書指出,教養並非孩子人格的唯一指標,還有許多老頭使不上力的地方,
包括基因、環境、社會文化,同齡人之間的接處等。尤其在青少年之後,同齡力量會遠大過父母。

「父母只能盡力做他能對做的事,讓孩子知道爸媽愛我、看著我。他有一天會回來,」
從事青少年咨商的楊淑芬強調,那些把心門關上的青少年,
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還是考慮著大人,用他們的方式在體貼大人。

「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就如詩人紀伯倫在《先知·論孩子》中的比喻,「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讓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既愛飛馳的箭,也愛穩健的弓。」對於一把及欲探索世界的箭,你能給的,就是有方向感的愛。










管教會有迷失,會因自已情緒而影響判斷
也會因小孩哭鬧,失去理智
小孩是會記住,父母對他說過難聽的話
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
隨時考驗父母的能耐
靜下心來好好處理,才不會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0Rank: 10Rank: 10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5-3-4 16:11:57 |只看該作者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 07: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