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探討] 研究:感染腸道細菌的病毒或導致食物成癮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10老牛~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昨天 18: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一些研究人員指出,潛伏在某些人腸道中的一種病毒可能會干擾神經傳導物質,導致在食用垃圾食品時,血清素和多巴胺(即快樂化學物質)激增。換句話說,這些人可能因感染一種特定微生物,才會抱著全家量的大袋薯片吃不停。

這一揭示腸道與大腦之間聯繫的新發現,或許能解釋食物成癮的原因,食物成癮是一個有爭議的議題,專家們對此意見不一。這項發表在《自然代謝》期刊上的研究,基於接受了人類糞便移植的動物模型。然而,由於目前尚不清楚該病毒如何具體影響飲食習慣,因此仍需更多研究。

儘管如此,這一病毒的發現及其引起的關注,可能會促進對檢測方法和治療方法的研發,進而幫助緩解美國的垃圾食品危機。與慢性疾病相關的超加工食品,已占美國人每日卡路里攝取量的一半以上,其中許多含有添加糖、合成添加劑及其它有害成分。

專家指出,這一發現可能成為促進患者改變生活方式的契機,例如減少超加工食品的攝入或參加食物成癮戒除計劃。同樣重要的是,這一發現可能促使醫生更認真地對待食物成癮的問題。
造成食物成癮的病毒?

這種病毒是這項研究論文的作者們在尋找可能與食物成癮相關的特定腸道微生物時意外發現的。他們對三組人群的腸道微生物菌群和代謝物進行了檢測,一種噬菌體引起了注意:微病毒科(Microviridae)噬菌體。

噬菌體病毒(Bacteriophages),通常稱為噬菌體(phages),是專門攻擊細菌(而非人類細胞)的病毒。據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喬迪‧梅內⾥斯-佩克克斯(Jordi Mayneris-Perxachs)介紹,與食物成癮相關的特定病毒被稱為「極昌病毒」(gokushovirus)。

極昌病毒是一種微病毒科噬菌體,與較高的體重指數(BMI)和腰圍有關,並且與在耶魯大學食物成癮量表(Yale Food Addiction Scale)上得分較高有關。該量表主要用於研究,研究發現,該量表得分越高,肥胖和暴飲暴食越嚴重。
食物成癮的診斷

儘管這個成癮量表尚未被正式用於診斷,但一些臨床醫生和食物成癮項目已經使用它來評估加工食品是否會引發成癮反應。食物成癮的特徵包括:

• 對食慾缺乏控制,導致過度進食;
• 渴望戒掉這些食物;
• 多次嘗試戒除卻未能成功;
• 因難以停止食用這些食物而引發苦惱;
• 出現戒斷症狀,如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以及頭痛等身體問題。

在第四組近1,000人中,研究人員發現,微病毒科噬菌家族與無法自我控制相關,這是食物成癮的一個特徵。此外,這組人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水平較高,這些胺基酸是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前體,多巴胺等這些神經遞質被認為在成癮中起著重要作用。

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指出,神經遞質的作用就像是一種信號,促使大腦重複產生愉悅感。由於成癮物質會導致神經遞質的劇增,因此大腦會產生耐受性,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成癮物質刺激來激活大腦的獎勵系統。

不過,正如梅內⾥斯-佩克克斯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對《大紀元時報》所說,僅僅這些關聯不足以弄清腸道中的微病毒科噬菌體是引發食物上癮的原因還是結果。

我們從梅內⾥斯-佩克克斯等研究人員那裡了解到,特定的微生物的組合,包括細菌和病毒,與食物成癮有關。極昌病毒可能會削弱那些幫助我們抵抗超加工食品影響的有益細菌。

「我們已經證明這些噬菌體會影響血清素和多巴胺的代謝,但具體機制仍不完全清楚」,他表示,「它們是直接影響,還是通過影響細菌來間接影響這些神經遞質?這些都是我們接下來要深入研究的重要問題。」
深入探索

研究人員使用動物模型進行實驗以確定因果關係。他們將人類腸道微生物菌群——一些含有極昌病毒,另一些則不含——轉移到小鼠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來自帶有此病毒的供體的微生物菌群的小鼠,表現出與食物成癮相關的行為,例如去獲取巧克力顆粒的動機更強烈,或者難以停止追逐獎勵的行為。」梅內⾥斯-佩克克斯說,「我們還進行了一項類似的實驗,只將病毒轉移過去,得到了相同的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極昌病毒水平較高的患者中,色氨酸衍生的化合物鄰氨基苯甲酸的含量較低。因此,他們決定在小鼠的飼料中添加鄰氨基苯甲酸,以檢視是否可以對小鼠食物成癮行為起到阻止作用。結果顯示,這些小鼠表現出更強的衝動控制能力,對巧克力顆粒的興趣減少。

那麼,鄰氨基苯甲酸會成為下一款流行的減肥藥嗎?如果你希望有一種藥片能幫助你控制對垃圾食品的過多攝取,請注意,目前尚不清楚它對人類的具體作用。此外,這種藥物尚不普及,不易獲得。但有跡象顯示它可能會有所幫助。

鄰氨基苯甲酸是抗過敏藥物曲尼司特(tranilast)的一種成分,該藥物在日本和南韓已獲得批准用於治療哮喘。最近發表在《脂質研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曲尼司特可能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有效非標籤(off-label)治療藥物。
利用噬菌體的療法

研究人員希望利用噬菌體來對抗與代謝疾病相關的細菌,包括腸道微生物。問題在於,我們對這些能夠殺死細菌的病毒知之甚少,事實上,我們對約90%的微生物病毒仍然未知。

如同某些病毒侵入人體會殺死人體細胞,噬菌體則侵入細菌並殺死細菌。如果這些細菌是有害的,我們會因此受益。

針對腸胃疾病的噬菌體療法臨床試驗仍處於早期階段。在一項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商業化的含四種噬菌體的噬菌體混合物,來對抗引起腹瀉的致病性大腸桿菌(E. coli)。結果顯示,該混合物不僅安全有效,還能能有效減輕炎症和減少細菌量。

《微生物學》期刊上的一篇綜述指出,「噬菌體應被視為對抗致病性腸胃細菌的有前景的治療良藥」,並強調鑒別健康的噬菌體組將為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目前,這類治療的更廣泛影響及可能的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現階段,根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新藥物規則,噬菌體療法僅在緊急情況下才可在臨床上使用。
醫療化還是非醫療化

研究者兼教育者尼克‧諾維茨(Nick Norwitz)表示,儘管存在許多未知因素,這項研究對於當前的病患的治療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諾維茨是哈佛醫學院的一名學生,擁有代謝學博士學位,他在自己的油管頻道和Substack上分享了這項研究的結果。這也是他首部將被用於線上醫學院培訓的影片。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食物成癮這一現象。食物成癮符合成癮的所有指標——或者說能夠符合所有指標——更重要的是,患者與臨床醫生均認為將其醫療化是有益的。」他告訴《大紀元時報》,「認識到這一點並承認食物可成癮,就能有效應對這個問題。」

諾維茨表示,雖然將許多健康問題醫療化有其利弊,但食物成癮背後的生物機制強化了應該認真對待這一問題——即使目前還沒有針對極昌病毒的治療方法。

食物成癮被普遍認為是心理健康缺陷病症,這些研究結果揭示了其背後的一些謎團。

「我認為這對患者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這並不意味著必須在當下就能採取行動」,諾維茨說,「這裡面涉及到生物學原理,作為生物醫學界,我們有責任去弄清其中的生物學機制,以便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即使目前我們尚未擁有成熟的治療方案。」
是否應該向患者提供這方面諮詢?

醫生應該耐心地向患者解釋,他們的飲食行為可能是潛在的生物學原因造成的嗎?成癮修復社區(Addiction Reset Community)的創始人、擁有成癮營養學博士學位的瓊‧伊夫蘭(Joan Ifland)表示,這樣做可能會改善食物成癮患者從醫生那裡獲得的體驗。

她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許多陷入困境的患者因醫療系統解決方案而受到創傷,包括被告知他們缺乏足夠的意志力,或被安排進行可能有助於減重但無法解決食物成癮的手術。

一項發表在《營養學》期刊上的小型研究顯示,胃部手術前後喝奶昔時釋放的多巴胺並無差異,這表明縮胃手術不一定能降低對高可口性食物的慾望。

除了食用過量加工食品所造成的危害外,患者還可能會對自己深感失望或選擇孤立自己。

「患者面對著大量誤導性的訊息。」伊夫蘭說,「讓人們認識到他們沒有失敗、他們不是一個失敗者真的很重要。(即)他們並非無能。他們並非愚蠢。他們並不是缺乏意志力。」

諾維茨補充道,大多數人都會遇到醫療系統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強調,這並不意味著醫生或病人將因此陷入悲觀,相反,這意味著應該促進關懷的建立。

他相信,人們可以被賦予能量——有時是通過藥物,有時是通過教育。醫生應該考慮與病人討論食物成癮的話題。

他表示:「這意味著,作為一個對科學充滿好奇的社群和醫療提供者,我們可以這樣說:『看,你正在面對一些困難。我很抱歉我們目前沒有最好的解決方案,但我們可以給這個困擾一個名稱,並試著説清它。』」

然而,讓醫生們隨時掌握所有最新的研究成果並不現實。即使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轉化滯後仍然妨礙了病人照護的創新。轉化滯後是指將研究結果轉化為新的臨床手段(如測試和治療)需要時間。

跟上新發布的醫學文獻幾乎是不可能的。諾維茨將其形容為像從消防水龍頭中喝水。

「考慮到患者自己可能通過社交媒體獲得的即時資訊,期望醫生也擁有這些資訊是不公平的。」他說,「不幸的事實是,當出現這樣一個頭條新聞時,普通的臨床醫生不會坐下來閱讀整篇報導。這不是因為他們懶惰,而是因為他們正在非常努力地救治病人。」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4 22:3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