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損及早配戴助聽器 醫:減少失智風險
▲國際專家分享,單側先天性聽損兒不該被忽視,個別化治療相當重要。
國內每年約有700至800名寶寶被診斷為聽損兒,若未及早治療,恐影響語言發展與社交能力。來自土耳其的教授Amargan Incesulu更指出,單側先天性聽損兒不該被忽視,她的研究顯示,透過精準治療,許多先天性構造畸形的單側聽損案例都獲得了顯著改善。
單側聽損勿輕忽 精準治療可顯著改善
國泰綜合醫院舉辦耳神經科學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探討最新醫療進展。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方德詠補充,過去單側聽損常被低估,因為患者仍能用另一側耳朵聽見,土耳其教授的研究顛覆傳統觀點,為治療方式帶來新方向。
除了聽損,眩暈是耳鼻喉科門診的常見疾病,耳石脫落與梅尼爾氏症是常見的原因。美國哈佛大學教授Rauch也分享最新研究,發現內淋巴囊發育不全導致的梅尼爾氏症,多發生於20至30歲男性,且多為雙耳受影響,顛覆過去認為該病好發於40至60歲女性,且隨著核磁共振等技術進步,眩暈診斷與治療趨向更精準高效。
聽力損失也是失智症的重要風險因子,台灣聽力語言學會、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與6都社會局攜手推動 「聽力巡航、守護失智」 公益活動,並與科林助聽器合作,捐贈免費助聽器予弱勢聽損族群,1年來已幫助上百位聽損者改善生活品質,今年起更將捐贈範圍將擴大至基隆、苗栗、雲林、嘉義市、屏東、花蓮、台東等地,惠及更多弱勢族群。
桃園66歲的陳洪女士,2年前聽力不明原因受損,因經濟因素未配戴助聽器,平時孫子會貼耳說話,但女兒則常因她把電視開太大聲而不滿,讓她感到孤單又無助,隨著聽力惡化,她越來越憂心,直到某天到市公所辦事,才得知有免費助聽器可申請,配戴後她終於能輕鬆聽見家人的聲音,重拾生活的溫暖與自在。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冠華指出,聽力損失與失智風險成正比,然而多長者抗拒助聽器,原因包括擔心外觀顯老、害怕被貼標籤或認為價格過高。不過及早配戴助聽器可減少48%失智症退化風險,甚至短期內提升3%認知功能,當出現溝通困難、誤解對話,就應尋求專業醫師或聽力師評估使用助聽器。
來源: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