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5-3-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53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132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如何讓咖啡擁有更優秀的餘韻?
「不管是咖啡,還是對其它的事物來說,用餘韻的豐富與否來評判事物的好壞是很恰當的一件事情。餘韻之於音樂,就是泛音;餘韻之於繪畫,就是調和;而餘韻之於味覺,那就是杯盡後無盡的回味。
這是在《咖啡之道》一書中,森光先生對於餘韻「aftertaste」的解讀,讓前街印象十分深刻。前街在日常的文章中也常常會提到餘韻,關於咖啡的餘韻,通俗點來說的話,就是當我們吞嚥完咖啡以後,能在口腔中感受到突然出現的香氣和味道。
一杯咖啡的品嚐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起始(聞香)、過程(品味)、結束(回味)。而感受餘韻,便是我們品嚐咖啡最後的一環。所以,餘韻同樣也是一杯咖啡品質好壞的評判標準。
餘韻是怎麼來的?
因為餘韻散發出來的不只味道,還有香氣,所以我們在感受它的時候需要跟感受風味一樣,同時動用到味覺和嗅覺。正因為如此,在SCA的杯測表裡,餘韻才會與風味「Flavour」歸納在同一組別裡。
之所以我們喝完咖啡後會感受到餘韻,主要源自於吞嚥咖啡以後口腔裡還會殘留微量的咖啡液、咖啡油脂。這些物質裡藏有一定的化合物,像是油溶性芳香物質及酸甜苦滋味。當我們喝完咖啡以後,口腔會受到刺激分泌唾液,而唾液會將這些物質溶解(或結合),此時油脂裡的化合物就會被釋放出來(也會是自己揮發),然後被我們的味覺、嗅覺所捕捉。
但我們可以發現,日常中喝到的咖啡並非所有都具備明顯的餘韻。這是因為只有當物質濃度達到了我們感知的閾值時,我們才能夠捕捉到香氣和味道,即餘韻。而物質的濃度又跟很多方面相關聯,會受到咖啡豆本身的品質、烘焙程度的深淺,以及咖啡的萃取方式及品質影響。
咖啡豆本身對餘韻的影響:眾所周知,當咖啡豆在生長過程中積攢的物質越多時,它的品質相對來說就越高。因為在烘焙過程中,物質含量較高的咖啡豆能夠生成更豐富的芳香物質,這些咖啡在沖煮出來以後會有更明顯的風味和餘韻表現。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餘韻能夠成為一杯咖啡好壞的衡量標準,因為餘韻的強弱會受咖啡的品質影響。
烘焙對咖啡餘韻的影響:不同咖啡的餘韻持續時間有所區別,這是因為咖啡中的分子量大小有別。小分子香氣無論是揮發還是萃取都會比大分子香氣更簡單一些,所以我們會能夠很直接很快的就感受到它們;而大分子香氣則反之,因為它們更難萃取更難揮發,所以在口腔中會停留更長的時間。有些咖啡的餘韻之所以更長,就是因為咖啡液裡具備了更多的大分子物質。這當然與萃取有關,但烘焙的關係也少不了一點。
當咖啡的烘焙越深、烘焙時間越長的時候,產生的大分子物質也就越多,相較於烘焙淺、烘焙時間短的咖啡,它們的餘韻持續時間會更長一些。反過來說,如果餘韻過短,甚至沒有,那麼除了萃取上造成的影響以外,還有就是烘焙上有發展不足的可能。
萃取對於餘韻的影響:而作為最終消費者,受我們把控的僅有最後一環,即萃取。在前兩者已經固定的情況下,咖啡的餘韻強度主要由我們控制。在濃度相同的情況下,咖啡的萃取率越高,油脂的保留率越多,那麼餘韻的表現就越強,越突出。
那原因前街相信大家已經從上述的其他案例中了解到了,所以這裡就不過多贅述。
怎麼樣才能讓咖啡的餘韻更豐富一些?
讓咖啡擁有更豐富的餘韻並非難事,但我們需要知道,餘韻也有好壞之分,咖啡品質、烘焙、萃取都會影響餘韻的表現。作為最終消費者的我們,要獲得豐富的餘韻表現,那麼自然得從萃取方式上進行調整。
無止盡的萃取顯然是一件不可取的事情,因為咖啡裡除了正面風味以外,還有負面表現。所以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在萃取咖啡的過程中,盡量提高咖啡萃取的完整度和強度,在不釋出負面物質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索取出咖啡裡的物質,同時保持濃度,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一個非常出色的餘韻表現。那面前街也說到,餘韻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等同於風味,所以這樣做的同時不僅抬高了余韻,還將風味的濃度也一併提升。
不同的咖啡萃取方式會讓咖啡的餘韻表現有很大的區別,例如將同一支咖啡豆分別用於手沖咖啡和意式咖啡萃取,最終意式萃取出來的濃縮的餘韻一定會比手沖咖啡強和長。除了上述前街提到的濃度會更高以外,還因為意式的過濾方式沒有那麼精密,更多咖啡的脂質能夠透過粉碗滲透出來,所以在脂質的加持下,咖啡會擁有更加出色的餘韻表現。
但這並不是說手沖咖啡沖不出優秀的咖啡餘韻,當然可以。像前街日常分享的三段式沖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咖啡既獲得了完整的萃取,也有一個相對較高的濃度。而除了沖煮方式以外,我們還可以更換濾紙!
選用不織布、法蘭絨等濾網來進行手沖咖啡的製作,孔隙較大的它們能夠讓更多的脂質滲透出來,咖啡在油脂的加持下不僅能夠更加順滑,香氣、餘韻表現還會更加出色。
(前街咖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