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4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新療法] 高齡阿公心跳過慢「坐著就暈」 新型心臟節律器助快速恢、降感染風險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3-19 03:51: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最近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血壓會有大幅度的增加,更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92歲的王伯伯,近日出現胸悶、頭暈、氣喘、心跳過慢,甚至連坐著都會暈眩,於是前往醫院求診。經檢查後發現,王伯伯的心臟每分鐘跳動少於40次,正常情況下,老年人的心跳應維持在每分鐘50次以上。由於心跳過慢,心臟無法有效輸送血液和氧氣,導致昏厥等不適症狀。

「膠囊心臟節律器」適用糖尿病患者 傷口小、術後恢復快
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崢偉表示,在綜合評估後,考量到王伯伯高齡及體力無法負荷裝設「傳統永久性心律調節器」,因而建議改採「膠囊心臟節律器」介入治療,可避免傳統心臟節律器相關的手術風險。

劉崢偉醫師說明,膠囊因採無導線設計,透過鼠蹊部靜脈置入鞘管後,利用導引管將膠囊放置於右心室中膈上即可完成植入。膠囊的體積僅有一顆花生米大小(約2.59公分/1.8克),施放時僅需30分鐘至1小時,且無須劃開鎖骨下方肌膚,製作囊袋放置電池,更可避免因導線或囊袋所衍生的感染、氣血胸等併發症。此治療方式的手術傷口小、術後恢復快,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等傷口癒合能力較差的群體,且術後無須擔心表皮傷口破損或癒合不良等情況。

傳統永久性心律調節器 須留意感染風險及相關併發症
相比之下,傳統永久性心律調節器手術雖有健保給付項目,患者可選擇基本款機型,也可補差額升級至較高階的版本,這對經濟考量較多的患者提供了一個穩定且負擔相對較低的選項。但因具導線的設計,且電池本體較大,需要在鎖骨下開創囊袋放置電池,手術過程較為複雜、耗時較長,而開創囊袋的傷口恢復期相對延長(約3–7天不等),需依照個人體質視情況而定。術後亦需密切追蹤植入部位的傷口情況,以降低感染風險及其他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例如導線斷裂、導線移位或電池位置移動等問題。

早晚溫差大 出現胸悶、心悸或呼吸困難應就醫檢查
劉崢偉醫師也提醒,最近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血壓會有大幅度的增加,更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避免突發病況,高齡者應格外留意保暖,並且早晚監測血壓。若出現胸悶、頭暈、心悸或呼吸困難等症狀,務必至醫院檢查,切勿輕忽,才能將健康風險降到最低。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4 04: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