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8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新療法] 胃部基質瘤發生率飆增!醫曝「1檢查」是關鍵 治療對策一次看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3-20 01:55:0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若發現胃部黏膜下肌肉層腫瘤,應儘早尋求專業肝膽胃腸內外科團隊進行內視鏡超音波評估。

52歲的陳先生在例行健康檢查時,透過胃鏡意外發現胃上體部有一個黏膜下腫瘤。為了進一步確診,醫師安排了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腫瘤源自胃的肌肉層。

胃鏡檢查普及化 胃部肌肉層腫瘤檢出率飆升
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鍾承軒指出,近年來,隨著影像診斷技術進步及腸胃內視鏡檢查的普及,胃壁「黏膜下肌肉層腫瘤」發生率逐年提升。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這類腫瘤的整體盛行率約為0.36%至1.94%,其中70歲以上族群的盛行率更高,可達10%。

對於2公分以下的小型胃壁肌肉層腫瘤,鍾承軒醫師建議,每6至12個月進行內視鏡超音波追蹤。然而,約有3.2%至8.4%的患者在追蹤過程中可能出現腫瘤增大的情況,且病理組織學顯示,約30%至50%的此類腫瘤為「基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簡稱GIST),屬於惡性腫瘤,需及時進行切除治療,避免進一步惡化風險。

胃部GIST治療新選擇 微創技術成趨勢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胃部GIST已成為僅次於胃腺癌的第二大胃部惡性腫瘤。2017年,胃部GIST約占所有胃惡性腫瘤的5.55%,至2022年已迅速上升至22.65%,顯示過去五年其發生率以每年平均1.42倍的速度增長。

鍾承軒醫師表示,傳統治療胃GIST的方式以外科手術為主,通常採用剖腹手術或腹腔鏡切除。然而,隨著內視鏡切除技術和內視鏡縫合技術的進步,透過微創胃鏡治療,不僅無需體表傷口,適用於2至3公分以下的胃壁肌肉層腫瘤,還能達到診斷與治療同步進行的效果,大幅減少外科手術創傷並提升術後恢復速度。

建立健康管理習慣 定期診斷、精準治療
鍾承軒醫師提醒,若發現胃部黏膜下肌肉層腫瘤,應儘早尋求專業肝膽胃腸內外科團隊進行內視鏡超音波評估,全面掌握腫瘤的大小、深度及惡性風險,並根據個別病情量身制定治療計畫,包括外科手術或微創胃鏡切除。透過早期診斷與精準治療,不僅能有效降低疾病風險,還能大幅提升患者的健康預後與生活品質。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丸の小羽 + 1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4 04: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