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6-7
- 最後登錄
- 2025-4-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40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953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中研院長廖俊智:「淨零5支箭」地熱、高效太陽光電 進展有成 6873泓德能源 森崴能源
2025.3.27
中研院建議之淨零科技研發推動策略
能源議題攸關國家社稷、民生經濟,能源政策卻成朝野的政治攻防。中研院長廖俊智26日接受本報專訪強調,台灣目前用電量約為2,800億度,若將非電力能源轉換為電力能源,2050年電力需求至少達5,000億度,要滿足國家長遠發展、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能源政策要顧及很多面向,中研院最能著力是科學的可行性,他任內提出「淨零5支箭」包括去碳燃氫,高效太陽光電,海洋能,地熱能,生質碳匯,均是奠基於科學在未來可能發展的技術。
「能源是不滅的,能量是不會憑空下來的」,廖俊智舉例指出,目前台灣的2,800億度用電量怎樣發出來,要用科學方法加以分析,三年前中研院邀集跨領域學者專家提出的《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就十分強調如何因應科學定律的限制,又不受限於目前工程技術的瓶頸,且克服實際商業化的挑戰,才是我國淨零科技研發策略的重點。
基於策略的明確,中研院同步有效推進我國能源的開源。廖俊智表示,「台灣自產黃金」的地熱最值得行動,與中油合作第一口井已在宜蘭員山開挖深層地熱井,目標達4,500公尺以下,截至25日已達1,180公尺,中研院團隊隨時搜集回傳的資料,諸如地質條件、地底溫度、可能的地震等等。海洋能部分主要在台灣沿岸的黑潮確認,目前進度是與台船合作,待船期與天氣合適即可放下黑潮發電的實驗型小型發電機組,預備工作仍在持續進行中。
廖俊智指出,站在科學家的立場應該要很務實,然而能源政策、淨零科技在台灣需考量多面向,還有經濟及政治的可行性,然後還要社會能夠接受,像風電與光電的再生能源開發均受限於土地,中研院「淨零5支箭」中的高效太陽光電,就用科學研發提升發電單位效率,中研院加上大學院校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光電轉換效率超過31%的下世代(疊層式鈣鈦礦/矽基)太陽能電池元件,目前市售最新太陽能電池產品高出三成以上,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積的條件下提高太陽光發電量,更接近淨零排放的目標。
針對這項重要成果,中研院規劃使用中研院南部院區先進設備與測試平台,開放給產業界參與技術驗證與試產,以提升市場競爭力,甚至希望儘早完成量產布局,參與研發聯盟的產業界夥伴將在技術商業化時,優先獲得主要技術授權。一如去碳燃氫項目,中研院亦與國內氣體製造商合作,預計2026年將去碳燃氫產出氫氣用於興達電廠5MW機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