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2-4-22
- 最後登錄
- 2025-4-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73
- 閱讀權限
- 60
- 文章
- 421
- 相冊
- 2
- 日誌
- 19
 
狀態︰
離線
|
(一)
修心一定要學禪定。不是叫你們打坐,你們沒有資格打坐,打坐魂魄很容易出竅。因爲你的心定不下來,你才修不好你這個心。心定不下來,所以哪來的悟境——覺悟的境界?希望你們明白,心清淨,才能調伏散亂的心。心淨得下來的人,能夠把自己不好的心調伏好。散亂的心一來,想報複人家,恨人家了,想貪人家的,你就要好好地調伏自己的心。
要明白,“製心一處”,就是把自己的心製服在一個地方,你們在唸經的時候,有時候心很雜亂,雜唸橫飛,你就要把自己的心處在想着觀世音菩薩的位置,聽着自己的聲音專心唸經,那就叫製心一處。把自己的心放在一個地方,才能証得真正的覺悟,才能真正地明白你是怎樣覺悟的。真正的覺悟是把心收住了,你才會覺,才能悟啊。你的心不安定,你怎麼會有感覺呢?你沒有感覺,你怎麼會開悟啊?你們今天所有學佛的人,不就是因爲唸經拜佛之後,有感覺了嗎?你們才會有感悟啊。
我們身上有很多缺點,我們想把這一切都製服掉,想製服一切累世的習性,一定要懂得調伏,要用佛法來調伏它,調伏就是靠禪定爲基礎。如果這個人碰到什麼事情,馬上説:“沒有關繫,我想一想,我會安排的,我會處理的。”這個人就有調伏之心,實際上這個人就有禪定,心能夠定得下來。
(二)
真正想學佛的人要懂得,學佛人最怕“無所依處”,就是沒有依靠。學佛人學到後來,你都不知道跟着哪位菩薩學,你都不知道唸什麼經文,你都不知道應該怎麼做,這不就叫無所依處嗎?你怎麼學佛啊?學到哪裡去了?因爲你“自佛不歸”啊,無所依處的人,學佛學到後來,因爲你自佛不歸,就是你本性的佛沒有回來,你心中沒有佛了,你怎麼學啊?你們家佛颱菩薩都沒有了,你拜哪裡啊?大家聽得懂嗎?你就等於沒有依靠,就很難做到自皈依佛。你家裡佛都跑掉了,你怎麼自皈依佛啊?你家裡連電腦都沒有,你説你怎麼上網?
所以,當年佛陀指天指地説,“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他是指他自己本身已經明心見性,他是見到了佛性,他才敢講唯我獨尊,因爲他講的“我”是佛啊,那佛當然是唯我獨尊。很多人不懂,學佛學到後來,還以爲菩薩驕傲呢,因爲佛陀掌握了自心的佛,明心見性,心裡什麼都明白,見到本性了,見到佛性了,他才敢説唯我獨尊。因爲他認識了自身的佛性,是心而不是肉身的唯我。
爲什麼要告訴大家佛性,佛性是誰啊?很簡單,佛性就是“我”,本身的“我”。學佛性,就是學你自己,學你的良心,學你的根本的心。所以,本身所釋放出來的佛的光明,因爲你擁有了佛性,你才會釋放出佛的光明、佛的自在。你看看,佛多自在啊,想到哪裡就到哪裡,想去救誰就救誰。濟公菩薩當年到處跑,到處救人,對不對啊?
“今即自悟”,就是今天自己馬上就開悟了,如果你們能夠知道自己有佛的光明,有佛的自在,你們馬上就開悟了。要明白,皈依佛法僧,就是皈依覺者。佛就是覺者,佛是圓滿的覺者,是大覺者。你們都可以覺一點點,你們覺了之後又開始迷了,迷了之後又開始覺了,到最後就是迷迷覺覺,最後進入六道輪回,對不對啊?菩薩是一直覺,那麼就不會有迷的時候,那麼這個人就會脫離六道,這就叫佛。師父解釋得很仔細給你們聽。
(三)
我們要懂得,皈依就是皈依你自己修心要修出來的佛性。很多人問:“師父,佛性不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嗎?爲什麼我們修心這麼難修呢?我們每個人身上不是都有佛性的嗎?爲什麼我們還是搞不清楚啊?”對了,佛性是你修出來的,雖然本身擁有,但是累世已經弄髒了,必須慢慢地把它修出來,重新挖出來,洗幹淨。比如説,你們家有一件寶貝,你不知道,你要把它挖出來,洗幹淨,它才成爲你的一個寶貝。所以,自悟很重要,正法和自性都是修出來的。正法是什麼?我現在學的佛法是正的,我自己的本性也是正的,都是修出來的,擦幹淨之後,這個東西就是你的了。
你們要皈依內心三寶。爲什麼是內心三寶呢?內心裡麵佛法僧的三寶,不是動作上的三寶,對不對啊?看見菩薩就拜啊,這是外麵的,心沒有動,沒有用的,內心要調心啊。“內調心性,外敬衆生”,什麼意思呢?對內要把自己的心性好好地調一調,調整自己的心、佛和本性。外敬衆生,就是説把年紀大的衆生當成你的父母,把年紀小的都當成你的孩子,要尊敬他們,因爲他們是未來佛,這樣的話,外和內都能修成,因爲每個衆生都有佛性,隻是他們的本身沒有看見自己的本性。
師父看到很多人家裡都有孩子很有智慧的,你們要好好地啟髮他。曾經有一個科學家做過試驗,有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大家都説他笨,科學家把這個孩子收養到自己家裡來養,而且用非常科學的方法去養他,去啟髮他的悟性,去啟髮他的科學觀,去啟髮他怎麼樣去懂得這個世界的事情。這個孩子後來非常聰明,也成爲一個科學家。所以,根本的東西雖然造成了經典,但業障因爲是累世的積累,看不清佛性,但是並不代表它就是朽木不可雕,聽得懂嗎?所以,你們要挖掘自己的本性,把它拿出來洗幹淨,再放進去就會閃閃髮光。要懂得,學佛人要尊敬自己的內在佛性,再內在地調理佛心,把真正的佛心調理出來。
(四)
實際上,人生“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我們人來到了人間,我們不知道幹什麼的,無所從,我們要走了,我們都不知道要到哪裡去。從痴才會有愛,一個人愛了就會出毛病,但是愛是怎麼形成的呢?是愚痴形成的。去愛一個人,要死要活地愛一個人,是不是先愚痴啊?髮呆啊?迷他啊,單相思啊,好了,從痴有愛,人則疾生。這些都是師父跟你們講的,看看書裡有沒有人講過這些話?如果由愚痴産生的愛,你一定會生病,聽得懂嗎?人因爲愚痴,才會産生貪愛,你傻了,你才會貪愛。明明追不上一個女人,還拼命去追,所以,追不上就開始生病了。
我們真正學佛的人,境界高的人,衆生有病,吾也有病啊。因爲衆生都有身體不好的時候,衆生都有煩惱,所以,我也身體不好,我也有煩惱,這就是菩薩。“以一切衆生病,是故我病”,也就是説,因爲有這麼多的人在受苦,我也一定是受苦的。大家都不受苦了,菩薩一定快樂。所以,一切衆生病,是故我病,因爲一切衆生都得了貪愛的病,這是菩薩講的,因爲菩薩看到人間所有的人都得了貪愛的病,所以,如果“一切衆生得不病者”,就是一切衆生沒有生病的,“則吾病滅”。就是説,如果大家都沒有生病,都不貪愛人間的一切,則吾病滅,菩薩的病就沒了。菩薩就是這樣的,以衆生之心,視爲吾心;以衆生之德,視爲吾德;以衆生之病,視爲吾病。這就是菩薩,用現代白話講就是人傷我痛,人家傷了,我就很痛苦、很難過。
源於《白話佛法》第七冊24.調伏累世的習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