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0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繡黼 保存者:王蘭貞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演蝦是裝瞎的最高境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哥哥你好色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昨天 01:0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繡黼 保存者:王蘭貞


類別:傳統工藝  級別:傳統工藝  種類:刺繡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清初臺灣的織繡業並不發達,因臺海兩地貿易頻繁,且大陸紡織品物美價廉,所以多數紡織品均由大陸直接進口。

因船運不穩定,開始延聘大陸師傅來臺教授刺繡技藝,部分藝師因此定居臺灣並經營繡莊,使得臺灣繡莊產業漸具規模。

日治時期隨著宗教與商業活動的發展,刺繡工藝走往興盛,留下不少經典作品與俗諺,如臺南迎媽祖無旗(奇)不有,以印證刺繡產業的蓬勃。皇民化政策開始後,民間信仰受到壓抑,刺繡產業有過一段蕭條。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後,臺灣宗教活動重現榮景,因宗教繡品供不應求,繡莊的福州師傅開始傳授刺繡技藝給臺灣人,以協助趕製貨品。同時期非營利的家用或欣賞繡品,開始朝向藝術繡與機器繡發展,也有亂針繡傳入臺灣。

臺南市繡莊的全盛時期約在1960年(民國四十九年)至1970年(民國五十九年)左右,當時不僅供應內需,也是出口貿易的貨品之一。

登錄理由

王蘭貞

1.作品配色典雅,擅用漸層色,佈局具備虛實聚散、大小疏密之特點;繡稿圖樣生動,紋樣呈現動靜結合、具象與抽象互現的特點,符合傳統民間刺繡美學與藝術價值,具藝術性。

2.自身的配色美學,繡編之圖樣形象生動、饒富拙趣,且運用淡色蕾絲柔曲線條來搭配裝飾動物黑眼珠,形成對比色效果,也顯出剛柔並濟的逸趣,作品具備顯著之個人色彩,具有特殊性。

3.繡黼技藝承自家傳,作品呈現福州派家傳技藝,構圖精準,留下家傳刺繡特色。但針繡技法及構圖配色加入女性細膩巧思,作品表現更加細緻生動,華美中不失雅緻,生動中無損古意,具有地方特色。

保存者

王蘭貞藝師(1942~)生於福州,8歲隨父親王依春到臺灣,14歲成功國小畢業,和妹妹王蘭玉一起跟著父親學藝,不僅傳承父親的技藝,也接下父親創立的勝華繡莊,數十年如一日,技藝精湛,繡工細膩,配色華美,2015年獲臺南市政府登錄為傳統藝術「繡黼」保存者。

王蘭貞藝師對於繡黼工作全神貫注,一年工作365天少有歇息,早期營業項目是以聯彩、喜幛、錦旗、繡旗、八仙彩為主,隨著時代的轉變再專攻廟宇刺繡物品及宗教節慶飾品;她的作品佈局具備虛實聚散、大小疏密之特點,配色典雅,擅用漸層色;繡稿圖樣生動,紋樣呈現動靜結合、具象與抽象互現的特點,符合傳統民間刺繡美學與藝術價值;針繡技法及構圖配色加入女性細膩巧思,有顯著個人色彩,具有特殊性。她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全蔥雙螺丕」,是一種雙向蔥線繡法,即使是單色,也能因蔥線圈繞方向的不同而呈現差異色澤。

繡黼的製程極為繁瑣,一件作品需要經手幾位不同的師傅,從裁布、打稿、上繃、平繡、繡金蔥、疊繡(鋪棉花)、上漿、落繃,一個接一個,需要有相當的默契,與共同的美感標準,才能完成一致性的作品。王蘭貞藝師身懷精工巧藝從不吝於傳承,年輕的學習者慕名而來,她也都願意接納並且教導指點。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信者恆信乎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3 11:2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