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0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身為道士,應如何為信眾做好道場?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7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身為道士,應如何為信眾做好道場?

1.

對於我們道士“做道場”,人們盡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是,道教徒在道場裡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超度祖先亡靈、早登仙界的願望,無疑是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和法律的保護的。

對於“做道場”,人們還有一種批評意見,那就是收取費用。但是,對於廟觀裡進行的道場,道教有規定的收費標準,收入的一部分供道士維持生計,一部分作為廟觀的日常開支和維修費用。這也是無可非議的。問題倒是,我們道教徒應該想一想為什麼人們有那麼多批評意見。我們自己應該如何正確認識齋醮的意義,以及用怎樣的態度來為信徒們做道場。


2.

關於齋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做道場?前輩高道有很多說明。陸修靜曾經說過:

“以人三關躁擾,不能閑停,身為殺盜淫動,故役之以禮拜;口有惡言,綺妄兩舌,故課之以誦經;心有貪欲嗔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用此三法,洗心淨行,心行精至,齋之義也。”

這就是說,我們學道修道的人總是要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就會有欲念滋生,言行錯誤。如果我們能虔誠地齋醮、禮拜、誦經和思神,就能達到“洗心淨心,心行精至”。

因此,首先,我們做道場是為了自己的學道修道,也就是修道生活的一部分。陸修靜還說過:“一切莫過乎齋轉經者也。夫齋直是求道之本,莫不由斯成矣。”


3.

其次,做道場是為了道教信眾。杜光庭說:“醮者,祭之別名也。香花燈燭,果酒茶湯,降天地,致萬神,禳災禱福,兼利天下”,這就是說,我們做道場,祝願天地,求告萬神,是為了禳災禱福,生靈健康長壽,亡靈早登仙界。因此,做道場,對於我們道士來說,也是做善功,是為別人消災降福。

明太祖《禦制玄教齋醮儀文序》稱:“教與正乙,專以超脫,特為孝子慈親之設,益人倫,厚風俗,其功大矣哉。”這就是說,做道場是為了社會倫理、孝子慈親,所以它是有功於社會的。

因此,我們做道場是一件十分嚴肅而需要認真對待的事。

唐代張萬福法師說過:“夫齋法精嚴,諸天上聖並垂降鑒,每事須合法度,不得遲留稽廢法儀。”意思是,道場的做法是精緻而嚴肅的,每一個禮拜動作和每一個吟誦唱腔都有規定的法度和程式,不得輕慢。

所以,道教徒進入齋醮壇場要嚴肅認真。香港有一個旅美道士叫謝滿根的,他說過一些話很有啟發。他說:我們自己要認真,管廟、做道場、清潔衛生這些事,如果我們自己也馬馬虎虎,怎麼要求人家尊重我們呢?這話說得很中肯,因為它指出一個道理:自重人重。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從我做起”。


4.

人們批評有的道觀像商店,做道場像做生意,有些道士在錢財上斤斤計較。檢查我們自己,就是我們有些道士並沒有真正認識齋醮的意義和目的。有的老道士做道場是“為了賺煙酒錢”,有的小道士做道場是“為了養家活口”,他們把做道場說成是“做生意”,醮壇上馬馬虎虎,個別人為了酬勞多少而爭爭吵吵,甚至當場“甩紗帽”。

這類事儘管不多,而且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但是,性質是嚴重的,影響很壞。因為,他們違背了齋醮的修道度人的目的,也破壞了壇場的尊嚴,褻瀆了神靈,而且也在信徒中造成了很壞的影響。難怪教內外都有人批評個別道士錢迷心竅。大多數正派的道士覺得委曲,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不能要求別人不批評,關鍵是我們自己要改變這些個別的現象。


5.

不論是金籙、黃籙大道場,或者是超度亡靈的小道場,信徒們常常一早就趕到壇場來了。我們要理解他們的心情,他們就是希望通過我們將願望上告神靈,希望依靠我們薦拔祖先亡靈。儘管我們也是普通教徒,但是在信徒們的眼裡,我們是介乎神人之間的道士,是具有道術的人。

我們應該以自己的模範行動來滿足信徒們的願望。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人們為什麼對個別道士的表現不滿意了:鐘鼓已經響起來,個別道士才剛剛奔到壇場,一邊穿道衣,一邊說話,嘴裡還叼著煙;在壇場裡,個別道士一邊念經一邊卻在做小動作。法事還沒有結束,有的卻已心不在焉,馬馬虎虎。所有這些不嚴肅的態度,不僅破壞了齋儀的嚴肅性,也損害了我們道士自己的形象。

全真七子之一的劉處玄在《仙樂集》中有四言詩一首,十分通俗地寫出了齋醮度人的目的和意義。詩說:

“明真之醮,所料緊要。薦拔先靈,各願管了。休問使錢,共用多少。收支無私,置曆二道。臨醮眾人,戒欲為妙。且遠腥膻,縱意壽天。吏神暗察,罪福非小。近醮朝真,不得喚叫。高功道法,顯揚大教。所篆符簡,眾職明曉。追薦文字,未有別料。百日之功,莫生虛矯。季冬望後,要顯光耀。休分晝夜,俗事除剿。”

其中關於“收支無私”、“戒欲為妙”、“不得喚叫”、“莫生虛矯”等等的對“臨眾人”的要求,是很值得我們後代的道士,不管是全真派或者正一派,都要加以重視。


(龍虎法脈)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系統通知:簽名被屏蔽。請速依下列順序辦理更新,1.退出系統;2.重新登入;3.更新資料。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14 01:3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