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4-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19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6506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德經》有曰:“不失其所者久。”
意思是,人只有找準自己的位置,不失本分,方可長久不衰。
倘若自失其位,高估自己,沉迷表面的浮華,為人處世便難得順遂。
歸根究底,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認清自己,找準位置。
一隻通了靈性的貓,常年蹲踞於佛像旁負責捕捉闖入的老鼠,防止它們褻瀆佛靈。
有一天,一隻人人喊打的老鼠溜進寺廟,恰逢靈貓有事外出,老鼠便藏匿於佛案一角。
當老鼠看到人們時,發現他們不僅沒了先前的凶狠,還虔誠地跪倒在自己面前。
久而久之,老鼠自以為人們懼怕它,便大搖大擺地跑上佛龕,在氤氳繚繞的香火中,心安理得享受著供奉與膜拜。
然而,靈貓回到寺廟後,見到老鼠如此囂張,便立刻撲了上去。
這時,老鼠高傲地衝著它喊道:
「大膽!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是佛!”
靈貓冷笑一聲,回答說:“人們向你跪拜,是因為你所佔的位置,你以為你是誰?”
說罷,老鼠被扯下佛案,前一刻還繁華加身,下一刻便成了靈貓的腹中美餐。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所有的不幸,多是因為站錯了位置。”
東西擺錯了地方,會失去價值;人若站錯了位置,則容易迷失,覺得眼前的繁華顯貴,都是自己應得的。
一個聰明的人,應該懂得,自己有的和位置給的,其實是兩回事。
人生最妥帖安穩的擁有,永遠是站在和自己能力相符的位置。
要知道,長期佔據不屬於自己的位置,也許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許多夢寐以求的東西。但它終究是浮於表象的幻夢,恍如鏡花水月,一碰就碎。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被浮華亂眼,失去自知之明。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聽過這樣一句話:“野心,需要事實的束縛。”
位置會限制一個人的思維,貿然染指高於自己能力的事情,便很容易馬失前蹄。
人生種種禍患,往往由此而生。
三國時期,鐘會年少成名,深受司馬昭器重。
他率兵滅蜀,年未四十便功成名就,一時威震華夏。
這時有人勸他:“將軍你如今大功已成,應該歸隱山林,像神仙一樣去生活。”
鐘會卻覺得自己能力出眾,又手握重兵,完全不必屈居司馬昭之下。
就這樣,他非但沒有激流勇退,反而起兵謀反。
彼時,他認為:“事成可以得天下,不成也可以退守蜀地,像劉備一樣做一方諸侯。”
但其實,他能在蜀漢境內勢如破竹,是因為有鄧艾偷渡陰平給他掃平了障礙。
三軍將士願意聽他號令,也並非因為他能力有多強,而是司馬昭給了他兵權。
於是,鐘會起兵造反未過兩天,就因為不能服眾導致軍中大亂,壓根沒等司馬昭出手徵討,他便死於亂軍之中。
《大學》有言:“自高必危,自滿必溢。”
人這一生最大的愚蠢,就是有一點成績便沾沾自喜,從而變得盲目自大,覬覦別人的位置。
但其實,別人每天都在經歷你無法想像的挑戰,你不但無法勝任,甚至會因為膨脹的野心而陷自己於萬劫不復。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人若站在錯誤的位置上,無論再大的努力最後換來的都是災殃。
不驕其功,不失其位,才可趨利避害,一生順遂。
做事要立足自己的角色定位,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高品質完成自己的使命,不踰矩,有修養。
待人要學會換位思考,以讓對方舒服的方式行事。
圖文來自網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