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7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管理] 認識自己是人生的起點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5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認識自己是人生的起點

人的一生,一直都在尋找一個能夠讓自己感覺同樣平靜安詳的環境,這個環境能夠讓我們好像回到最原始的狀態一樣。換言之,人生走這一遭的目的,就是要「回到原點」。


「認識你自己」是刻在希臘戴爾菲(Delphi)神殿上的一句格言。蘇格拉底也常告訴人們要「認識自己」,因為認識自己是人生的起點。

通常我們會根據一個人的資料去認識這個人,譬如看他的身分證、調查他的身家背景⋯⋯。那麼我們要如何認識自己呢?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分辨二個關於「人」的問題。

第一是有關外星人的問題。宇宙中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如果有的話,那麼外星人與神與人類,彼此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在西方生物分類之中,人類叫作Homo Sapiens,Sapiens是「有理智的」,Homo則是「人」,因此Homo Sapiens就是「智人」,意味著「有理智的生物」。外星人顯然也是Homo Sapiens,那麼這二種Homo Sapiens該如何相處?

聖經開宗明義就說:神按照神的形象來造人。人類既然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的,那麼理應是萬物之靈,然而相較於外星人,人類在許多方面似乎都遠遠落後(譬如智能、科技⋯⋯),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聖經所言應該修改呢?

由此可知,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就代表聖經所記載的有很大的漏洞,而這種想法是令人震撼的。

第二則是有關複製人的問題。複製人若是真的成功,則我們必須思考幾個問題。首先,桃莉羊的複製,是經過二百多次失敗的實驗,才得以成功的。在此一過程中,有許多不完全的、畸型的羊被造出來。對於羊,我們或許比較容易處理,但是當實驗對象是人的時候,又該如何處理呢?

其次,人們可能會在年輕體壯的時候,取自己的胚胎來複製,可是有些疾病是年老時才會出現的,那麼這對複製人而言,是不是很不公平呢?同時,桃莉羊最大的問題在於老化太快,而這也是目前的醫學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最後一點則在於心理上的問題。小孩子漸漸長大之後,發現有一個人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最後發現自己只是分身,另一個才是原型,這該如何調適呢?如果我是別人的分身,那我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我的所作所為需不需要負責任呢?

以上所談的,都是相當嚴肅,並且令人憂心的問題,因為它的影響層面,波及整個地球,甚至整個宇宙。要認識自己,可以提出三個問題:什麼事使我感動?什麼人使我羨慕?我對自己滿意嗎?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可以突顯出一個人的個別性和獨特性。

(一)什麼事使我感動?

不是每個人都會被同一件事感動。並且,一件事情發生時,每個人受到的感動程度也都不同,因此我們要問自己:「什麼事使我感動?」

令人感動的事,有可能發生在社會上,在別人的具體遭遇中,也有可能發生在小說與電影之中。當我們產生特別的感動時,應該進一步追問:「為什麼我會覺得這麼感動?是哪一點使我感動?」

我們要從各方面去體會能夠讓自己感動的事情,如果能夠掌握這些資料,就可以界定自己是哪一種人,由此更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如此一來,我們對自己的生命就會形成明確的座標。

當然,別人做了某件事情讓我覺得感動,不代表我也必須去做相同的事情,但是至少我會知道自己在何種情況下,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這就是「凝聚焦點」。

因此,首先要問自己:「什麼事使我感動」,藉此找到明確的焦點。把這些事情綜合起來,就可以知道自己在知、情、意三方面有什麼樣的性向,因為能夠使我感動的,必定是自己內心所嚮往的事情。有時候我們甚至可能對自己說:「如果我能做得和他一樣,我就會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滿意。」而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設法「對自己滿意」。

(二)什麼人使我羨慕?

讓我們羨慕的對象,往往是我們的前輩。以我自己來說,對於教導過我的老師,如方東美先生、余英時先生,都是相當羨慕的,因為他們的學問做得很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有充分的智慧表達他們的學問。

一個人羨慕什麼樣的人,表示他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夠成為這樣的人。所以父母可以讓小孩多讀傳記或寓言故事,如此一來小孩就能夠慢慢找出自己內心所嚮往的對象。

羨慕某個人,往往代表自己也有這方面的潛能,可以試著去發展。譬如一個人如果根本不喜歡水,就不可能去羨慕游泳高手。我們所羨慕的,通常是自己比較有可能做到,並且有機會接觸到的範圍。這個範圍之內的某些人如果有傑出表現,自然會讓我們覺得「想要像他一樣」。

所以,我們詢問:「什麼人使我羨慕」時,就是要選擇典型作為效法的對象,循其腳步前進。因此,看到年輕人崇拜偶像的時候,沒有必要去責怪他們,也不需要過度擔心,因為羨慕的對象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並且心中有一位值得羨慕的對象,生命也會比較有方向感,知道自己該往哪一條路走。

(三)我對自己滿意嗎?

大部分的人對自己是不滿意的,因為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已經感到滿意的話,似乎就表示他這一生到此為止,再無所求。然而當我們說「對自己不滿意」時,應該要考慮到:是否理想訂得太高,與現實脫節?

我在各地接觸到許多年輕人,他們最常提出的問題是:當理想和現實出現差距時,該怎麼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煩惱,年輕人尤其容易面臨這種難題。譬如「我的理想科系是文學, 但父母執意要我讀法律,我該怎麼辦?」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父母要他讀法律,是從現實角度考量,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而孩子想唸文學,則是因為覺得自己身為年輕人,應該要有理想,不能太早遷就現實。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理想一定要建立在現實上,如果完全脫離現實,則理想只是空想而已。所以,想以某一個目標作為自己的理想時,首先應該思考的是:我的現實條件是什麼?譬如想當律師,就得先喜歡法律以及複雜的推理過程,並且要有善辯的口才。如果這些都具備了,才有條件以「成為律師」作為自己的理想。

因此,理想要落實,必須先下工夫讓自己具備更好的條件,否則不過是空想而已。或者更糟糕的,自己提出了一個空想,最後卻需要別人幫你善後。其實父母往往不是真的反對孩子有理想,而是尚未準備好了解孩子的理想是怎麼一回事,一時之間感到擔心而不知所措。事實上,理想與現實並不是截然二分的兩個世界,這二者之間是有連結點的。

當我們對自己不滿意時,必須自問:「我對自己哪一點不滿意?」找出不滿意的地方之後,再設法克服或彌補這些缺陷,逐漸讓自己感到滿意。找出問題的方法很多,譬如我現在覺得不快樂,就可以問自己:「過去我什麼時候快樂?為了什麼事快樂?」接著,進一步分析:「過去的快樂是什麼樣的情況?哪些條件促成了這樣的快樂?」然後再問:「現在同以前不一樣了,那麼我現在有沒有可能再重複那些條件,或者是把那些快樂的條件轉變成為現在可能的條件?」如此一層層抽絲剝繭,就比較容易找出關鍵所在,並且能夠想到務實的辦法。

人生需要回憶,如此才能對未來有所憧憬,否則瞻望未來會覺得很模糊。「人有未來」,主要的目的在於:我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所以要努力在將來讓自己變得更好。所謂「變得更好」,就是要活得更充實。

許多人活在世間並不快樂,最近有一項統計指出:高達26%的年輕人考慮過要自殺。然而一個人為什麼會想自殺呢?根據美國的研究,自殺者75%以上都是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因此,碰到一個覺得活著沒有意義的人時,就要請他思考:在過去的時日中,什麼時候曾經感覺活得有意義。

關於生活的意義,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屬於心理學,可以作為參考。這種解釋認為:人在出生時會放聲大哭,是因為離開了母親的子宮。在母親的體內,是平靜安詳的,一旦脫離母體,人就無所依憑。因此人的一生,一直都在尋找一個能夠讓自己感覺同樣平靜安詳的環境,這個環境能夠讓我們好像回到最原始的狀態一樣。換言之,人生走這一遭的目的,就是要「回到原點」。當然,母親生產的過程只是一個象徵,每一個人所要回歸的,並不是擁有身體的母親,而是指真實的、永恆的生命本身。藉由此一象徵,可以明白人的一生是要追求統合,回歸最原始的和諧狀態。文/傅佩榮

摘自《人生,一個哲學習題》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系統通知:簽名被屏蔽。請速依下列順序辦理更新,1.退出系統;2.重新登入;3.更新資料。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2 09:3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