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5-4-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647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378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既然說“我命由我不由天”,那道家還信命嗎?
道教中有一句非常知名的話,叫“我命由我不由天”。很多初接觸道教的人,都會為這句話中的氣魄折服。乍看之下,這句話傳達的正是與天地相搏鬥的無量氣概,是把人的要素和功用無限擴大化了。曾有人總結說,“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是道教徒向死亡發出的宣戰,是在為修行要實現與天地同長久的理想而立下的誓言。
但與此同時,中國人還有一句古話叫“人的命,天註定,胡思亂想沒有用”,其意指一個人自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一生中所要歷經的是是非非都是已經註定的。人們在各自的命運面前,雖然總是試圖要反抗鬥爭,想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但命運總有它自身的尺度,令人難以捉摸。
在各地宮觀中,也總是會見到一些求籤問卜的香客。面對人生中的未知和無常,人們迫切地想要找到某種預知的途徑和合理的解決方法來幫助自己趨利避害。
從宗教理論和宗教神學兩方面去理解,“我命由我”和“天註定”各自有其合理性,但這二者之間卻又形成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矛盾點。在強調“我命由我”之時,大多數人卻又容易陷入命中註定的迷思。究竟是該信自己,還是應該信命呢?
從道教修真的角度來看,修行事最直白的目的便是得道成仙。
歷史上成仙的祖師有很多,他們得道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但從沒有任何一位祖師認定過壽命的長久便等於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教修行效法天地自然,強調人的一切行動都應該順應自然時節的變化而有所改變,這並不等於應該把人的生命長度與天長地久之事放在同一個標準下去比較。
《道德經》中有言:“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其中點明了天地是無生無滅的存在,所以才能夠“長且久”,即是無生也無死。這裡所敘述的天地,也並非單純是指自然界的天和地,而是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去理解:
其一,即神學信仰中的皇天和後土,並以此乾坤之神為代表的諸天仙真;
其二,即哲學思辨層面的陰和陽,並可順理成章地衍生出以陰陽運化為根本的天地萬物。
再進一層地思考,會發現神學的意義最終仍要歸咎於哲學之中。而道家所有的思考形式,其根本只落在於陰陽二字上。
在道家的宇宙生成觀中認為,陰陽肇分之際,清陽之氣上升為天,陰濁之氣下降為地。天和地,實則是陰與陽的象徵。其為神也,則有仙鬼之別;其為形也,則有乾坤男女之差;人在天地之間,秉陰陽二氣而降生,本是融合陰陽於一體的存在。人生造化的樞機,也正在陰陽流變之中。普通人的從生到死,是陽氣逐漸耗散的過程;相比之下,修行人更懂得如何培固自身的陽剛之氣,通過修道守氣、返本歸根的功夫,盜取陰陽之機而逆轉自身命運,最終實現“逆則成仙”的修真目標。
道教中的“我命由我”,強調的是修行人對自我性命的主觀能動性。為了充分把握這一能動性,歷代祖師提出了丹法、功法、心性論等等煉養的內容,若能把這些實踐功夫做到實處,小則益壽延年,大則羽化登真。人世間的生老病死是天之道,修道要實現的目標並不是要違反天道,而是要超越這一層的輪回,臻達恒常之道,因而言“由我不由天”。
道書《真氣還元銘》中曾對“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作了如下闡釋:“言人性命生死,由人自己。人若能知自然之道,運動元和之氣,外吞二景,內服五芽,動制百靈,靜安五臟,則寒溫饑渴不能侵,五兵白刃不能近。死生在手,變化由心,地不能埋,天不能煞。此之為我命在我也,不在於天。”這與道祖在《道德經》中闡述的“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是一樣的道理。因為修行者已經煉至陽氣充盈的地步,所以才可以百邪無侵,乃至於超越了生死輪回而臻達神仙之境。
但以上種種改變自身命運的結果,皆是以修行為前提的,是言明白陰陽根本後,還要在性命之事上下一番苦功夫,此後才能有資本去談論對命運的掌控。畢竟,修仙是需要一番猛志的。然而對於世間眾生來說,既無修仙的渴望,那麼最好的生活狀態便是順從天地自然以及自身的陰陽變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不羨長江之無窮,也不哀吾生之須臾,而是安分於當下所擁有的一切,從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錘煉出我本清靜的真心。由此,才能在“天註定”之陰陽變化中仍可以保持住對人生的淡然。
經書中寫道,人間紅塵是一片欲河苦海,這是因為世人本來都處於陰陽大變之中,但卻一心想著要“跳出五行外,不在輪回中”。古有秦皇漢武等人以尋仙問藥為能事。他們雖然貴為君王,卻仍然沉陷在永恆於世的欲求裡無法自拔。由此,又如何去苛求世間眾生對長生久視的渴望呢?當這一渴望無法變成現實,最終便只會演化成為無奈,甚至是對命運的消極順從,所以才會誕生了“胡思亂想沒有用”這樣的語句。
道教信仰不單是神仙靈驗故事,更是在告訴人們如何對生活形成理性的思考。道祖曾曰“治人事天莫若嗇”,不論是為人事、還是敬天命,道教首先要強調收心,要滌慮自身的一切欲求。只有不去做情志的奴隸,進一步才可實現“我命在我”的偉志,退一步時亦可以在“天註定”中享有一份安然。
假若世人都在放縱自我的欲望,那只能把生活變成一場沉淪苦海。你當下的一言一行,都會造就日後的命運走向。一切因果皆有前定,這既是由天,也是由人。修道人正是能夠看到此時因、後時果之間的聯繫,所以才會把修真事當作一生追求的理想。唯有明見了自己,才能明白命運的本真在哪裡。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