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9-4
- 最後登錄
- 2025-8-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67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92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場車禍撞出高齡駕駛問題!各國高齡駕駛換駕照規定比較
Yahoo奇摩汽車機車
Yahoo奇摩汽車機車
2025-05-21 08:30:48
【文/高進瑋】新北市三峽區19日發生小客車暴衝事件,現場多位民眾遭受撞擊,新北市消防局獲報後,立即派遣多輛救護車到場,但最終仍造成3死12傷的悲劇,高齡駕駛問題也再度浮上檯面。
一直以來,高齡駕駛在台灣是存在許久的問題,人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會逐漸退化,包括反應時間延長、動作協調變差、認知功能衰退等,這些都可能影響安全駕駛能力。年紀大本來就不適合開車,那為何台灣路上很常見到高齡駕駛呢?以此次車禍案件為例,肇事駕駛已高齡78歲,經醫院檢查後無發現酒駕,今年2月才剛進行高齡換照,駕照狀態也很正常,甚至沒有違規未結案件,為何還是發生不幸事故?難道是因為台灣換照門檻太寬鬆,導致高齡肇事占比不降反升嗎?
為了讓高齡長者瞭解身體狀況是否適合駕駛,政府規畫與推動高齡駕駛人駕照管理制度,在台灣只要年滿75歲(即特別管理年齡之界定)之後,每3年都必須經過包含視力、聽力、四肢活動能力等體格檢查,以及認知功能測驗審查,其中認知功能測驗包括「對時間及空間的正確認知能力」、「近程記憶思考的能力」、以及「測試判斷力及手腦並用能力」(詳細測試內容可參考高齡駕駛人駕駛執照管理制度說明),初步檢測駕駛人是否有失智傾向;未通過認知功能之測驗者,應至醫療機構作進一步檢查,若檢查結果為中度以上失智症者,表示已不具備安全駕駛能力,基於安全考量不予換發駕照。
事實上,政府在制定這套高齡駕駛人駕照管理制度時,也有請外交部駐外單位參考別國做法,以下我們直接與其他國家簡單比較。先看看鄰近的日本,列管年齡為年滿70歲、換照周期為每5年,75歲起換照周期為每3年,需通過視力、聽力、辨色力、四肢活動體檢,以及時間認知、記憶力、判斷力、手腳協調等認知能力測試,70歲以上須接受道安講座,75歲以上若有肇事紀錄者,須通過駕駛能力測試。至於新加坡列管年齡為年滿65歲、換照周期為每3年,需經過專業醫師檢定,證明適合駕駛才能更新駕照。
南韓列管年齡為年滿65歲、換照周期為每5年,75歲及以上換照周期為每3年,不但要通過視力、認知能力與交通安全教育測驗,為了保障高齡駕駛人與公共安全,韓國還特別要求必需通過VR路考測試,評估高齡者在不同情況下的駕駛能力。至於丹麥又更嚴格,列管年齡為年滿70歲,70歲以上每4年、71歲以上每3年、72~79歲每2年、80歲以上每1年都要通過測試,且皆須附上專業醫師開立的健康證明才能換發駕照。
看完世界各國的規範,再回頭看看我們的「75歲」門檻,顯見台灣現行規範確實相對鬆散;或者應該說,這套審核機制還是有些許漏洞,例如:紙筆測驗太偏向形式、認知能力測試只能初步排除失智等,鄰近國家還加入更貼近實際面的注意力與視野測試,能有效評估實際的駕駛風險。另外在後續的紀錄追蹤,我國必須建立一套能監測駕駛行為系統,例如若發生嚴重事故或危險駕駛,應納入管制或觀察名單,暫停駕照並評估是否適合駕駛,這些或許都是值得探討與改善的地方。
當然,本篇並非在歸咎高齡駕駛就是用路安全的「公敵」,而是對於整個高齡駕駛換照制度,包括課程和測驗都必須重新檢討,若是規範夠嚴謹,只要身心狀況符合規定,當然還是可以開車上路。當然,除了先天退化因素導致駕駛安全性下降,若本身有中風、癲癇、糖尿病、心臟疾病等急性發作或失去知覺高事故風險疾病,或有服用鎮靜劑、助眠藥、止痛藥等影響駕駛安全的藥物,這些情況肯定都不適合開車上路。
這起暴衝事故造成嚴重傷亡,也引起了全民對於高齡駕駛規範的正視。日前傳出家屬向總統請命修法,由於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必須積極面對高齡駕駛問題。無論如何,還是要特別提醒,無論你的年齡,只要開車上路,一定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經過行人穿越道務必放慢速度,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