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5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要資訊] Toyota現號RAV4銷售力道減緩成指標,關稅與貨物稅因素對進口車交車量影響漸浮現[8P]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5-23 19:17: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如同 U-CAR 前幾天所報導,Toyota 現行第 5 代 RAV4 於 2018 年 3 月首度登場後,產品世代已歷經近
7 年,確實進入世代周期尾聲,Toyota 原廠也選在 2025 年 5 月 21 日同步發表歐規、日規與美規第 6
代 RAV4,展現在外觀、座艙與傳動系統的全面進化。由於 RAV4 車系自第 3 代由和泰汽車重新導入後,
深受國內消費者歡迎並持續蟬聯進口車銷售冠軍。

因此,當和泰汽車針對 U-CAR 詢問第 6 代的導入規劃時,僅低調回覆 2025 年無規劃導入大改款 RAV4,
2026 年的導入時程目前仍在評估中,由於今年底適逢兩年一度的臺北車展,因此,推估年底車展亮相的機
會頗高。


Toyota 原廠選在 2025 年 5 月 21 日同步發表歐規、日規與美規第 6 代 RAV4 車系。

雖然 RAV4 上市時程可能還要等待半年以上之久,不免讓期待許久的消費者感到些許失落,畢竟第 4 代
RAV4 曾創下讓臺灣車壇備感驕傲的紀錄,在 2012 年 11 月底洛杉磯車展全球首演前,大改款第 4 代
RAV4 竟然請先一步在臺灣意外曝光,更在隔月就搶先在臺上市,這破紀錄的全球搶先曝光且搶先上市,
確實是臺灣車壇罕見,也印證了 Toyota 對於 RAV4 車系在臺灣市場的重視度。不過,來到現行的第 5
代車系,時間卻又拉長到 1 年之久,2018 年 3 月紐約車展全球首演後,臺灣相隔整整 1 年後,才在
2019 年 3 月初發表第 5 代 RAV4 上市者會。


第 4 代 RAV4 車系於 2012 年 12 月 18 日下午 2 點,
以全球第一個上市國家的氣勢,在臺北盛大發表上市。

所以,若由歷史時間軸來看,第 6 代 RAV4 若比照第 5 代的導入間隔節奏,在 2025 年 5 月首演後,在
臺灣走完新車法規審驗與偽裝車道路測試等流程,規劃在 2026 年再正式抵臺上市仍有其合理性。這也代
表現號第 5 代 RAV4 車系,仍需肩負 Toyota 進口休旅車銷售的重責大任,例如第 4 代 RAV4 在 2019
年 3 月交棒給第 5 代前,仍在 2018 年全年繳出 18,876 輛、平均月銷量 1,573 輛與年度進口休旅冠軍
的銷售佳績,清楚展現 RAV4 車系堅強的銷售實力。



觀察 RAV4 新車銷售數據,透露不尋常的衰退趨勢

不過,這也帶出了接下來要談的話題,由 U-CAR 目前所掌握的領牌數據顯示,RAV4 車系在 5 月份的領
牌數出現顯著的衰退,5 月前 20 天領牌數竟然僅有 561 輛,相較於 4 月份前 20 天的 817 輛,衰退幅
度達到逼近 4 成的 37.6%,若再往前多看幾個月份,RAV4 自 2025 年 1 月份開始,銷售量依序是
2,107、1,593、2,140 與 1,626 輛,其中,2 月份領牌工作天數要扣掉農曆新年假期,以及年後是傳統
新車銷售與領牌淡季,領牌數據較低仍屬合理,但是,4 月份下滑至 1,600 輛,5 月份很有可能繼續下探
到單月領牌數千輛左右,除非是 RAV4 要提前出清完售好進行產品世代交棒,不然,以 RAV4 這等級的暢
銷車系,銷售數據此時下滑確實顯得不太尋常。


現號 RAV4 車系在年中銷售的氣勢,會受到關稅政策的衝擊影響多大,將是臺灣進口車市場的指標車系。

臺美關稅談判未定,車廠調整進口量與新車提領靜待其變

而在 U-CAR 探詢第一線經銷通路後,也印證了 RAV4 交車量確實有所異常,經
銷體系目前 RAV4 各車型可提領交車的現車數量不多,原因是來自臺美關稅談判。

由於臺美目前正針對關稅與貿易議題進行談判,把握在美國對等關稅措施暫緩 90 天實施的緩衝
期內,臺灣能順利與美國川普政府完成關稅與貿易談判,降低美國關稅措施對臺灣所帶來的衝擊。


美國川普政府於 4 月初祭出關稅措施,包括臺灣等主要貿易國也列名對等關稅政策榜上。



但是,在這段談判期間內,各項關於臺灣進口關稅、貨物稅與其他稅收的降低與取消傳聞不斷,確實讓車
廠與消費者無所適從,連帶讓新車進口、銷售與交車出現觀望氣氛。就側面進行瞭解,經銷據點確實針對
已完成車輛報關作業並提領的新車,希望能盡快交付給訂車的車主,至於已到港下船進入保稅倉的新車,
除非是已排定規劃交車,否則,車廠反而不急著提領新車以免受到關稅調降的變動影響,甚至,為避免保
稅倉儲新車數過多,不得不暫緩或降低原廠新車後續批次與數量的進口,以爭取時間靜待關稅或者貨物稅,
經談判後有無政策性調降後再行恢復進口或報關領車。


不只臺灣受到衝擊,全球主要市場的汽車產業、進出
口運輸與倉儲業,都能感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7 15:3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