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1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65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7741
 - 相冊
 - 1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不曬月亮的魚 於 2025-6-4 20:09 編輯  
 
 
別名:石頭魚、獅甕、紅鱠仔 
英名:False Kelpfish, Rockfish, Scorpionfish, Filefish 
學名:Sebastiscus marmoratus (Cuvier, 1829) 
 
 
 
  
形態特徵: 
體側扁呈長橢圓形。口中大,上下頜等長。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具細齒。前鰓蓋骨具有5棘。 
下鰓蓋骨及間鰓蓋骨無棘。顱骨棘與稜尖銳。額骨光滑,眶上稜高凸。眼間距具額稜1對。眼間距凹入。 
前鼻孔後緣具皮瓣。體具櫛鱗;胸部及腹部具小圓鱗,吻部、上下頷、前鰓蓋骨後緣、頭部腹側及鰓蓋條部無鱗。 
側線上側位,斜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起始於鰓蓋骨上棘前上方,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 
臀鰭起始於背鰭軟條部前端下方;胸鰭寬大,延伸超過肛門;腹鰭胸位;尾鰭圓形。 
體褐色或褐紅色,體側背鰭基部處上通常具5塊白斑,側線下方散布雲紋斑紋。各鰭部褐紅色,鰭條散布白色斑點。 
  
生態習性: 
近沿海底棲魚類,生活於潮下帶海域,包括珊瑚礁、礫石區、岩礁或砂石混和區的底質海域,棲息深度在2-40公尺左右。 
行底棲性生活,雖然游動速度較慢,但體色斑駁,可幫助其融入礁石底質的背景環境中,避免遭到捕食。 
肉食性,主要以小型魚類、甲殼類、海洋底棲小型動物等為食。棘基部具毒腺,若釣獲時應小心捕捉,以免遭到有毒的硬棘刺傷。 
胎生,約兩歲可達到性成熟。於冬季繁殖產下仔魚, 仔魚具浮游期。 
  
棲地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包括日本、中國、臺灣、菲律賓等地的近沿海水域。在臺灣分布於各地礁區海域,在本島與離島都頗為常見。 
  
資源狀況: 
本種在臺灣岩礁底質之近沿海相當普遍,全年均可捕獲,主要漁法為延繩釣及底拖網,是高價值的經濟魚種,臺灣北部沿海產量較高,全年皆產。在日本已有商業化養殖。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