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8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153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為何建設性的批評容易讓人不愉快
我們常聽到「建設性批評」這個名詞,但是,人人都認為他們對孩子提出的批評都具有建設性,不是嗎?其實,很多批評根本沒有助益,充滿對孩子的評價。
我們常聽到「建設性批評」這個名詞,但是,人人都認為他們對孩子提出的批評都具有建設性,不是嗎?若非認為有助益,他們又怎會提供這些批評呢?其實,很多批評根本沒有助益,充滿對孩子的評價。所謂建設性,指的是能夠幫助孩子矯正,得出更好的作品,或是有更好的表現。
比利草率地做完他的家庭作業,漏寫幾題,其他題目則是回答得簡短馬虎。他的父親氣炸了:「這是你的家庭作業?你就不能好好做嗎?你要不就是笨,要不就是不負責任,你是哪個?笨,還是不負責任?」這樣的反饋意見既懷疑兒子的智力,又懷疑他的品格,並且隱含他的缺點是持久不變的。
這個父親該如何表達他的沮喪與失望,同時又不詆毀兒子的素質呢?下列是一些可行的方法。
「兒子,當你做事不盡力時,我真的很難過。你想你何時可以完成這作業?」
「兒子,這作業裡頭是不是有你不了解的東西?你想要我跟你一起檢查、溫習一遍嗎?」
「兒子,看到你錯過一次學習機會,我很難過。你能否用可以幫助你學習更多的方式做這作業?」
「兒子,這作業看起來似乎很乏味,我跟你有同感。但你能否想個方法,使它變得更有趣呢?」或是,「咱們來想想辦法,看有沒有法子既可減輕痛苦,又仍然能把它做好。你有什麼點子?」
「兒子,還記得我告訴你的嗎?冗長乏味的東西能幫助我們學習專注。這份作業就是真正的挑戰,需要你使出全部的專注技巧,我們來看看你能不能專注地完成這整份作業!」
有時候,孩子會自己評價自己,對自己貼標籤。吉諾在其著作中講述菲利普的故事,3 這個十四歲青少年和他的父親一起做一件工作,不慎打翻釘子盒,散落一地,他內疚地看著父親說:
菲利普:唉,我真是笨手笨腳。
父親:釘子散落一地時,我們不是這樣說的。
菲利普:那你們怎麼說?
父親:就說釘子散落了,我會把它們撿起來!
菲利普:就這樣?
父親:就這樣。
菲利普:謝謝你,老爸。
孩子如何解讀訊息?
我們的研究發現,具有定型心態的孩子總是把父母的言行解讀為在評價他們,他們說,他們總是覺得彷彿他們的素質受到評量。
Q:「若你的父母說要協助你的學校作業,你認為他們為何要這麼做?」
A:「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想看看我在做學校作業時聰不聰明。」
Q:「若你的父母對你的好成績感到高興,你認為他們為何高興?」
A:「他們高興是因為看到我是個聰明的孩子。」
Q:「當你在學校有不佳表現時,父母和你討論你的表現,你認為他們為何這麼做?」
A:「他們可能擔心我不是聰明的孩子」,以及「他們認為成績差可能代表我不聰明。」
也就是說,每當發生了什麼,這些孩子聽到的是評價他們的訊息。
或許,所有孩子都認為他們的父母在評價他們,父母不就是在做這樣的事—嘮叨他們,評價他們─嗎?具有成長心態的孩子不是這麼想的,他們認為他們的父母只是在試圖鼓勵他們學習,鼓勵他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下列是他們對於父母
的動機的回答。
Q:若你的父母說要協助你的學校作業,你認為他們為何要這麼做?
A:他們想確保我從學校作業中學到更多。
Q若你的父母對你的好成績感到高興,你認為他們為何高興?
A:他們高興是因為好成績代表我真的很用功。
Q:當你在學校有不佳表現時,父母和你討論你的表現,你認為他們為何這麼做?
A:他們想教我未來更好的學習方法。
縱使在涉及他們的行為或關係時,定型心態的孩子也感覺受到評價,但成長心態的孩子則是覺得受到幫助。 文/卡蘿.杜維克
《心態致勝》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