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4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保健常識] 胃癌逐漸年輕化!醫揭「關鍵元凶」:成為致癌溫床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6-8 06:56: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胃癌逐漸年輕化!醫揭「關鍵元凶」:成為致癌溫床

長期以來被認為多發於高齡族群的胃癌,近年卻逐漸年輕化。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全球數據顯示,40歲以下族群罹患胃癌的比例正悄悄上升,「經常吃外食的人,腸胃菌群會出現幾個危險訊號」。

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2019》統計,2015至2019年間,40歲以下人群的胃癌發生率已有1.39%的顯著上升。此外,從1990年至2019年,15至39歲的青少年與年輕成人胃癌新發病例亦有增加趨勢。以國別來看,中國年輕族群的年發生率上升了0.3%,而美國女性的發生率則以每年0.4%的速度上升。

醫界也逐步意識到,導致這股「年輕化」趨勢的,不再只是基因與幽門螺旋桿菌等傳統風險因素。越來越多的年輕患者並沒有明確的家族病史,也未曾感染幽門桿菌,這使得研究者將目光轉向現代飲食與生活習慣。長期飲食不規律、偏好高油高鹽食物、蔬果攝取不足,以及仰賴外送平台成為日常飲食來源,這些看似便利的選擇,正在悄悄改變人體腸胃的微生態系統。

黃軒強調,這不僅僅是消化系統的局部問題,而是一場全身性、長期性的「微生態失衡」。外食中常見的高糖、高油、高鹽成分,搭配各式食品添加劑,正在改變人體腸道內的菌群組成。研究顯示,這樣的飲食型態會導致好菌減少、壞菌滋長,造成慢性發炎,進而破壞胃黏膜的防禦能力。一些常用的食品添加劑如乳化劑CMC與P80,更會持續刺激腸胃,誘發低度發炎反應與代謝異常,最終可能成為致癌的溫床。

黃軒形容,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同樣受到衝擊,就如同一個班級只剩下一種社團,當腸道面對不同挑戰時便難以調度出對應的「細菌兵力」,抵禦疾病的能力自然下降。而這類不健康的菌群環境,還可能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毒素,長期累積對胃黏膜造成傷害,增加細胞突變與癌變的風險。這些過程往往在無聲無息中進行,如同溫水煮青蛙,等到身體出現明顯不適時,往往已經為時已晚。

黃軒也提醒,從生活中其實可以觀察到腸胃健康的變化,例如若排便習慣出現異常,糞便變得黏稠、有異味、不成形或顏色異常,甚至經常便秘,就可能是腸道菌群已出現失衡的徵兆。另外若三餐時間經常不固定、長期熬夜吃宵夜或頻繁依賴外食,也都會打亂腸胃菌群的作息,削弱它們正常的保護與修復機制。

年輕族群應及早調整生活方式。建立規律的飲食習慣、減少深夜進食,並多攝取蔬果與膳食纖維,是維持腸胃菌群健康的關鍵。而透過腸道菌群檢測與胃鏡檢查,也能及早掌握腸胃道潛在風險,及早介入。

吃飯雖是日常小事,每一次餐點的選擇,不只是味覺的滿足,更是對腸胃的微生態系統下達的訊號!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驛動的心 + 1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4 04:3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