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4-2-27
- 最後登錄
- 2025-7-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30
- 閱讀權限
- 80
- 文章
- 281
- 相冊
- 3
- 日誌
- 2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smartlion 於 2025-6-10 19:33 編輯
每個人都想聰明回話、輕鬆聊不停,但是,對容易緊張的人來說,如果不先克服緊張,再高明的話術都無法派上用場。
我建議各位,將想說的內容歸納成「三個重點」就好。
例如,若是討論公司內部的成本精簡方案,不妨以「目的、目標、方法」依序說明,切記這類型的會議,不需提出個人感想,或是整體經濟環境等問題,避免偏離主題,無法有效地討論會議重點。
因此,在發表重要事務時,請盡量歸納成3點。不過,為什麼要歸納成「三點」呢?有以下三個理由:
1.留下「完整」且「經過整理」的好印象
將內容歸納成三點,會給人有條理和準備充足的印象。如果只歸納成一到兩點,會讓人覺得準備不足或有所遺漏;但若歸納成四點以上,又會給人「似乎都是未經消化整理的資訊」,尤其在時間有限的開會場合,超過三個重點的發表,易顯得冗長。
例如,當我們在會議上討論是否採用「A案」時,一般只會有「採用A案」或「不採用A案」這兩項,但其實加入「對A案進行部分修正」也是可行的。換言之,會議上若有三個選項,可避免「非黑即白」的武斷決定。
話雖如此,選項絕非越多越好。假設多了「B案」這第四個選項,可能會多出「採用B案」、「A+B案」或「對B案進行部分修正」等多個選項,如此一來,不僅將拉長開會時間,最終也可能無法有明確結果或定案。
2.「三」有某種特殊韻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和「三」有關,例如獎牌分為金、銀、銅三色;形容空間有所謂的上、中、下;時間有分過去、現在、未來等,很多事情都是用「三」來區分與表達。此外,三角形給人穩定的感覺,不論是轉向任何一邊,都可以保持視覺上的穩定平衡。
或許是因為上述原因,「三個重點」講起來特別順口,又容易掌握。
3.「三」是容易記憶的範疇
運動比賽的得獎名次,大家是不是只記得前三名,第四名以後的就不記得了呢?小時候幫媽媽跑腿買東西,如果忘了用筆寫下來,應該也只記得前三樣該買的東西吧!就算長大了,也會發生剛好經過文具店,想起要買藍筆、紅筆、報告用紙等,但明明還有一、兩樣要買的物品,卻怎麼也想不起來,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經驗吧!
換言之,人類的短期記憶,最多只能記住三件事,超出三件事後,就很容易忘記。因此,我認為歸納成「三點」的說話方式,是最好的方法。只要將內容歸納成三點,就能豐富演說內容,讓聽眾更容易理解。 |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