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4-3-1
- 最後登錄
- 2025-7-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4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3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以伊衝突短時間內升溫與降溫,情勢詭譎,軍事專家指出,若伊朗轟炸以色列場景搬到台海,中共飛彈數量比伊朗多,台灣戰損必然更嚴重;戰略學者則直言,以伊攻防許多面向都值得深入探討,可惜國內政治氣氛激化導致資訊取捨偏見,戰爭研究難獲共識。
國防部前視察盧德允24日表示,以色列有多層飛彈防禦體系,美國海軍又從神盾驅逐艦發射飛彈幫忙攔截一部分,但伊朗大量密集轟炸,以色列的攔截飛彈無法百分之百攔截,仍有不少飛彈落地造成生命財產毀傷。
他說,若場景移到台海,中共造價低廉的精確導引遠程火箭號稱「量大管飽」,數量無法估計的無人機也比伊朗更強;而國軍防禦性攔截武器從愛國者飛彈、天弓飛彈、NASAM到反無人機措施已強化到頂,仍無法攔截共軍大量、多波次、同時到達的轟擊,且會迅速消耗殆盡,臨到開戰,「台灣蒙受的戰損將是以色列這幾天的加重加大版」。
軍事專家蘇紫雲則表示,以伊衝突的飛彈攻擊、無人機突襲等新戰爭模式可作為防衛策略參考,特別是中共能在海峽中線拋擲「雷石」系列導引炸彈、可於24海浬的「戰備警巡」船艦發射巡弋飛彈、並搭配各式無人機突襲,因此台灣在不對稱戰略思考外,也應評估整體防空能力,降低中共突襲可能。
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認為,以色列主動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在德黑蘭斷然還擊後,美國加碼跟進,整個過程中的兵力運用、佯動欺敵、作戰節奏、宣傳心戰與政治宣示等面向都值得國人探討,但台灣社會日益極化,政治理念歧異造成資訊取捨偏見,再加上諸如「疑美論、賣台、舔共」等政治指控,迫使許多軍事安全與戰爭研究者戴上政治正確與忠誠審查眼鏡看問題,因此愈來愈難獲得共識。
https://tw.news.yahoo.com/%E6%88 ... 7%8D-201000642.html
=======================================
目前沒有任何系統能應付飽和攻擊,
以色列對於非重點防護項目的做法,
是把人聚集到防護圈內,剩下的都是不可避免的損失。
如果我們要保護民眾,大概也會是類似做法,但如果對方目標就是"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