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3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I 應用] 從硬體到應用,華碩結合 NVIDIA 最新技術全方位布局 AI 時代 [複製連結]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7-3 15:33: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NVIDIA 今年提出「AI 工廠」概念,希望每家企業若要導入 AI 都能建立專屬 AI 工廠,不只是部署 GPU 等硬體設備,更將資料集結合 AI 工具,以 ASUS AI POD 等頂尖運算設備創造應用服務,提供用戶使用,驅動生產力提升,日常生活也能更便利。

 

自 OpenAI 發表 ChatGPT 掀起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熱潮,已經大量用於客服機器人、程式設計、影像生成等各種領域。從擷取資料、訓練、微調以及大量推理等過程,推動 AI 發展邁入代理式 AI(Agentic AI),能讓企業和個人加以運用,輔助企業提收效率,可在生活便利使用。下一階段則是物理 AI(Physical AI),加速開發實體機器人。

AI 持續發展下,華碩電腦 AI / HPC 產品技術經理周煜軒從客戶角度觀察,由於有些應用成熟後,客戶想要落地,想在地端建立一個推理環境,可做為企業內部使用,或者支援對外服務,所以運算硬體需求上其實規模越來越大。

從一體式大型主機到邊緣式運算設備,華碩結合 NVIDIA 先進技術有著全面布局:

首先,搭配 NVIDIA GB300 NVL72 的 ASUS AI POD,採用完全液冷式機架,將會配合機房做到全液冷設計。華碩可從機房的液冷一次測、二次測,再到散熱,然後到整個機櫃的網路設計、儲存設計等,做到一整套解決方案,滿足如 CSP(Cloud Service Provider,雲端服務供應商)的高度算力需求。

針對有中小型 AI 訓練,或以數位孿生為基礎開發 Omniverse 應用的客戶,可以選擇搭載 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 伺服器版本 GPU 的華碩伺服器。

NVIDIA 與聯發科合作設計的 NVIDIA GB10 超級晶片,搭載在個人 AI 超級電腦 DGX Spark 或合作夥伴打造的裝置,這部分華碩就在首波合作名單中,可望在第三季推出。

軟硬體深度整合,發揮 AI 實力
企業導入 AI 必須面對資料集、硬體架構、後端串接 AI 工具,並且需要具備 AI 知識的專業人才進行操作,這對發展 AI 應用缺一不可。為此華碩提出應對方向,幫助客戶順利導入 AI。

周煜軒在 CompuForum 2025 論壇上舉例,如果客戶手上資料不足,透過 NVIDIA Omniverse 可在虛擬環境創造資料集。企業了解自身需求並藉由 ASUS AI Factory 架構打造硬體設備,並利用 NVIDIA AI Enterprise 將上層軟體導入,就能上線服務提供用戶使用。

從 GPU 叢集、儲存叢集、網路架構加上管理平台和應用軟體,華碩將軟硬體深度整合,讓企業客戶透過單一介面做到管理和監控。

具體來說,華碩今年推出 2 套軟體——ASUS Infrastructure Deployment Center (AIDC)和 ASUS Control Center(ACC)。AIDC 可透過一台設備進行大量部署,進行系統、網路、相關套件等安裝和設定,一天之內即可建立運算叢集的軟體架構。ACC 用於監控硬體設備情況,例如哪顆 GPU 溫度過高、哪顆 SSD 壞了或者哪個韌體需要更新,都能透過 ACC 做到完整監控。

事實上,華碩內部成立了解決方案團隊(Solution Team),為客戶提供諮詢服務,從客戶的需求評估機房建置、應用導入等是否可行,再由一系列教育訓練轉移給客戶,確保客戶的 IT 能在服務上線後進行後續的維運,華碩都能做到全方位協助。

華碩不只是硬體供應商,也是軟體提供者,結合 NVIDIA 的先進技術和軟硬體產品,打造一整套解決方案,加速客戶發揮 AI 實力、提升營運效力。

錄自:科技新報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smartlion + 10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3 03:1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