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5-21
- 最後登錄
- 2025-7-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66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83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傳承八角風箏技藝 花蓮耆老一對一教學
客家電視台
客家電視台/黃小琪 花蓮光復
花蓮光復鄉是在地八角風箏發源地,為了傳承這項文化資產,昨天(5日)有上千位民眾,聚集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向耆老學做八角風箏並且施放,不但要文化展演也要促進觀光。 飛在天上的八角風箏,象徵星星用來祈雨或祈福,是花蓮光復太巴塱地區,沿襲多年的傳統,地方耆老們一對一向民眾教學,從削竹片到綁繩子,要運用技巧做出穩固的風箏。 八角箏指導老師 林萬輝:「(竹子)尺寸拿捏好了我們再剖開,剖開了以後晒乾,乾了以後,我們再慢慢削、慢慢削。」 製箏民眾 吳嘉菁:「大部分細節的部分,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做到,都是他們協助跟幫忙。」 除了造型特殊,這種風箏因為加了一條弦,所以會發出聲音,風越大聲音就越大,而且可以施放500到1000公尺的高度,吸引許多人挑戰。 光復鄉太巴塱文化藝術風箏協會會員 王文賢:「(塑膠片)越小片,它才會發出這個聲音啦!」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長 黃群策:「風箏剛好是屬於我們,太巴塱的這種傳統。」 光復鄉民眾 莊小姐:「看到這麼多人、很高興啦!」 花蓮縣府也表示,施放八角風箏,也有割稻後慶豐收的寓意,是地方文化特色,未來要持續透過社區體驗和校園活動來推廣。
|
|